久操视频在线/国偷自产AV一区二区三区/欧洲黄网站/国产无套粉嫩白浆免费观看

  您好,歡迎光臨《絲路情韻》網, 網址:www.siluqingyun.com; www.tj-hsx.com  投稿信箱:2569427969@qq.com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網站首頁    絲路要聞    魅力西部    國外風情    絲路在線    絲路頭條   多彩渭南    法制之窗    反腐打黑    絲路論壇    軍事瞭望    公益慈善    秦聲秦韻    東盟在線
光影華山    今日華山    人文華山    山水華陰     驢友在線    文化在線    紅樹林影視   財富人生    企業家風彩    景點推介    旅游世界    軍旅在線    杏林風景    農業科技
西部公安    西部檢察    西部法院    資源與環保   歷史名勝    歷史典故    傳奇故事    歷史名人    藝術精品    社會萬象    旅游文化    傳統工藝    奇石根雕   民間藝術
華陰政法      攝影家      風光攝影      人物攝影     書畫長廊    名人書畫      綜藝在線      小說       散文       詩歌       劇本      雜文隨筆      紀實文學    生活百科
 
   □ 絲路在線
· 全球瞭望丨阿曼媒體:美軍 ..
· 人民觀察 | 三個關鍵詞 ..
· 金秋時節處處好“豐”景 ..
· 陜西渭南一公交女司機暴雨 ..
· 網信部門公開曝光第四批涉 ..
· 第四屆消博會丨創新消費融 ..
· 青瓦土墻 溪水潺潺(走 ..
· 新年好消息!房貸利率又降 ..
· 中央軍委舉行晉升上將軍銜 ..
· 油價6連降 ..
詳細內容
 
中秋節的來歷和習俗

                       中秋節的來歷和習俗

原創 嚴安政 


花好月圓,共團圓。良辰美景,共欣賞

      農歷八月十五的中秋節是我國僅次于春節的重要節日。我國傳統以農歷七、八、九三個月為秋季,八月十五正處在秋季正中,故名中秋節。中秋節又稱秋節、八月節、八月會、仲秋節、月夕、拜月節、玩月節、追月節、團圓節和女兒節。秋節、八月節、八月會顯然是因為中秋節時當秋天的八月得名。又稱仲秋節,則是因為我國歷來把春夏秋冬四季每季的三個月分別稱為孟、仲、季,如春季的第一個月稱為孟春,第二個月稱為仲春,第三個月稱為季春等,而八月為仲秋,故中秋節又稱“仲秋節”。秋高氣爽,天宇澄凈,所以八月十五的月亮較之其他月份的滿月更明亮圓美(據說此日月亮距地球最近),因之又名“月夕”。至于拜月節、玩月節、追月節、團圓節和女兒節,則和中秋節的節日風俗相關:人們在這一夜祭拜、觀賞月亮,甚至當天觀賞不足,第二天繼續觀賞,因而又名拜月、玩月和追月節;這一天一家團圓慶賀,連去娘家的媳婦也要回家團聚,所以又叫團圓節;這個節日的活動又以年輕女性為主角,因之又稱女兒節。

關于中秋節的起源,民間傳說說是嫦娥因為嫉恨丈夫后羿薄情,偷吃了他的不死之藥,于八月十五的夜晚飛上了月宮,后羿后悔不已,于是年年在八月十五的夜晚設供拜祭,祈禱全家團聚,中秋節即由此衍生。其實中秋節的真正起源,和遠古時期我們先民“萬物有靈”的泛神論觀念和由之而來的對日月星辰等天象的崇拜、祭祀有關。“中秋”一詞,最早見于《周禮•春官》:“中秋夜迎寒”“中秋獻良裘”。該書還有“秋分夕月(拜月)”的記載。可見遠在周代,已有了中秋拜月的習俗。漢代,又有在中秋或秋分敬老的風俗。到晉時,已出現中秋賞月之舉。但直到唐人將中秋與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以及唐明皇游月宮等神話和傳說聯系起來,才祭月、賞月之風大盛。但中秋作為正式節日,則是到了北宋(一說是在唐代)時期,并出現了月餅的雛形。蘇軾詩“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即是一證。明清兩代,中秋賞月活動繼續盛行,一直持續至今。

中秋節的節俗,主要有三項:闔家團圓、拜月賞月和吃月餅。

我們古人很早就把月的圓缺和人們的離合聯系起來,把良辰美景之時親人團聚稱為“花好月圓”,把親人離散比喻為“月缺花飛”。八月十五的夜晚,面對一輪皎潔的明月,一家人圍坐在一起,欣賞月色,品嘗鮮果,歡聲笑語,其樂融融,故中秋節又是春節之外我國又一個傳統的親人團聚節日。在這個節日的夜晚,古人常設香案于月下,擺上月餅、西瓜和各色圓形水果作為祭品,還要將西瓜切成蓮花狀,然后點上紅燭,全家人依次拜月,最后由當家主婦按全家人數切開月餅分享。如有親人在外未歸,家人也要給他們切一塊留下;遠在外鄉的游子,也借望月寄托對家中親人的思念。我國最有名的中秋詞,就是宋代大文學家蘇軾在中秋時為懷念弟弟蘇轍所作。詞中既贊美了中秋之夜美好的月光,又抒發了對弟弟的深切懷念之情,還寄托了對所有人的美好祝愿:“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因而家詠戶誦,流傳千古。拜月時人們各祈所愿,“男則愿早步蟾宮,高攀仙桂……女則愿貌似嫦娥,圓如皓月”。吃月餅是中秋節最普遍的風俗。由前述蘇軾詩“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可知那時已出現以形體小而圓,以油質甜味作料作餡為特征的月餅的雛形。月餅作為一種食品并同中秋賞月聯系千里,始見于南宋的《武林舊事》,以后歷代在外在形式和內在作料上不斷創新,“大小不等,餅中以果為餡,巧名異狀”。明代以來,有關中秋賞月吃月餅的記載就更多了。明代皇宮中供月使用的月餅,已有“徑尺余,重有兩斤”者,清末代皇帝溥儀賞給總管內務大臣紹英的一個月餅,竟“徑約二尺許,重約二十斤”!清代史料還有“上繪宮蟾婚兔之形”的記載,可見何其講究。現在的月餅更是形式多樣,咸、甜、葷、素味道各異。此外,中秋習俗還有“燒斗香”“走月亮”“放天燈”“舞火龍”“點塔燈”“賣兔兒爺”等習俗,至今仍在一些地方流傳。

今天,中秋節已經成為中華民族共同的節日。據不完全統計,我國有壯、侗、傣、黎、朝鮮等20多個民族過中秋節,但節俗不同。如壯族習慣在河中的竹排上用米餅拜月,少女在水面放花燈,并演唱民歌《請月姑》,朝鮮族則用木桿和松枝搭“望月架”等等。各民族中秋節俗雖不同,但共同點是促進人際關系的和諧和寄托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愿望。從2008年起,中秋節又被定為法定假日,這就不僅更有利于傳統優秀文化的承傳,而且更有利于促進人際關系的和諧和和諧社會的建設。中秋節雖然源于我國,但日本、朝鮮、越南等國人民也過中秋節,中秋節已經超越邊界,成為東亞各國人民的共同節日和世界文化遺產了。



【作者: 】  【發表時間:2020/10/3】  【打印本頁】  【關閉窗口
 
和諧陜西網 銅川慈善協會 渭南文物旅游網 環球網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 國際日報 中國檢察網 中國法院網
人民日報 新華網 央視網 中國公安 中國文物信息網 太華索道 陜西 西部法制報


網站備案:陜ICP備14008634號-1       投稿信箱:2569427969@qq.com 

地址:中國·咸陽        電話:131-5212-8066       傳真:029-33765110

您是第 位客人

版權聲明:本網站所刊內容未經本網站及作者本人許可,不得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等,違者本網站將追究其法律責任。本網站所用文字圖片均來自作者投稿和公共網站,凡圖文未署名者均為原始狀況,但作者發現后可告知認領,我們仍會及時署名或依照作者本人意愿處理,如未及時聯系本站,本網站不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