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當耿飚秘書的工作歲月
為耿飚擔任機要秘書的三年,是習近平開眼界、長本領的關鍵三年,見到的、學到的東西,很可能至今留有印跡。 他和他的導師和首長耿飚一樣,好學、務實、好琢磨、做事高效。他默默記下了耿飚對軍隊發展的無數看法,帶著老首長的種種烙印,奔向前程。
葬禮,也許是中國人表達情感的最后、也是最濃郁的一環。
2000年,國務院原副總理耿飆去世時,時任福建省省長的習近平和耿飆的兒子耿志遠一起撿起耿飆的骨灰,裝入骨灰盒。“這是兒子,而且長子才會做的事情。”
耿飆的小女兒耿焱回憶起這個細節時,仍然充滿感激。兩年后,習近平的父親習仲勛去世,耿志遠在習仲勛的葬禮上陪伴了習家人全程。
第一份工資:52元
習近平不是外人。曾任國務院副總理和國防部長的耿飚,是習近平政治生涯開始時的老首長,是他父親習仲勛的老戰友。
為耿飚擔任機要秘書的三年,也是習近平開眼界、長本領的關鍵三年,見到的、學到的東西,很可能至今留有印跡。
1979年春,習近平接到了擔任耿飚秘書的任命。當時,耿飚的工作是中央軍委秘書長,這是一個軍方職務。
習近平需要多辦一個入伍手續,作為機要秘書,如果沒有現役軍人的身份,是無法接觸那些軍隊內部重要文件的。耿飚的絕密文件都鎖在抽屜,鑰匙隨身攜帶,妻子兒女也無法靠近。
“習近平報到的時候,大概是3月20幾號,那時耿飚還在西山的指揮部。”《耿飚傳》的作者,耿飚1985年之后的秘書孔祥琇告訴《博客天下》,“當時還在進行(對越)自衛反擊作戰。”
國務院辦公廳的秘書習近平跟隨耿飚轉入了中央軍委。根據習近平的本科學歷,他被定為副連級,工資是每月52元。
那時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沒有實行軍銜制,大家的軍服都是綠色“三塊紅”軍裝。秘書和首長的軍裝款式完全一樣,和士兵相比僅僅多了上衣下排的兩個口袋,那個時代人們用“四個兜”來指代軍官,甚至于普通干部。
干部被認為是需要開會的人,下面的兩個口袋對于干部來說意義深遠——開會時裝小筆記本可能是最重要的用途。
不過習近平的下兩個口袋基本上沒派上用場,很多事情耿飚根本就不許習近平記錄。
機要秘書要有一個好腦子,耿飚要求習近平記下了幾百個電話號碼。
當時的中共中央軍委主席是華國鋒,副主席則是鄧小平和葉劍英,負責日常工作的其實是耿飚這位秘書長。
做耿飚的機要秘書,清華大學畢業生的習近平必須萬無一失。
“他有時候也會‘作弊’,”《耿飚傳》的作者孔祥琇對記者說,“一些事情如果實在無法記下來,他會聽完了趕緊回到自己的辦公室,寫在紙條上,悄悄塞進兜里。”
他們的風格一樣
耿飚那幾年會參加很多中央的會議,他的事務可謂龐雜:軍隊、地方和外事工作無所不包。
作為秘書的習近平可以看到很多中央的東西,比如有些會議、文件,中央怎么處理問題,在習近平的眼前都不再神秘。
當時耿飚還會輪流帶秘書出去,習近平也曾陪同首長出訪和在各省考察,積累了很多經驗。
楊希連在耿飚調任中央軍委秘書長后一直是耿飚的司機,直到2000年耿飚逝世。習近平任中央軍委機要秘書時,常常坐在副駕駛的位置上,陪耿飚出席會議,處理文件。
當時耿飚的車是一輛奔馳250,后來換成了奔馳280,奔馳車可以放磁帶,而且聲音相當不錯。楊希連說,那會兒的習近平還不會開車。在等待首長或者和習近平出門辦事的時候,楊希連會和習近平一起聽鄧麗君的歌。
兩個年輕軍人都很喜歡她的歌,軍歌固然能鼓舞士氣,但鄧麗君則會讓疲憊的人放松下來,楊希連告訴記者:“我們把那盤《小城故事》的磁帶都聽壞了。”
就在2013年10月,習近平在訪問馬來西亞時,還曾經提到自己很喜歡梁靜茹的歌曲。梁靜茹被公認為是鄧麗君歌曲的出色翻唱者,她多次唱過《小城故事》。這是昔日生活仍然影響習近平的一個小而確定的證明。
耿飚在軍中歷來有“恤下”的美名。在耿飚牽頭起草裁軍方案時,他同時提出的是一個給軍官加工資、給士兵加津貼費的計劃,以及恢復軍銜制的設想。
耿飚曾經批評解放軍的老式解放鞋技術上太落后:“北方冷,南方熱,一間宿舍十幾人一起睡,無論多冷窗戶都要開著,就因為鞋子臭得太厲害。”
這是一個吃過苦、做過工、受過窮,知道下面的人困擾在哪的管理者。
習近平跟著這樣一位多謀謹慎、分寸感極強的首長工作,對他以后的工作風格有很大影響。
“他很像首長,”楊希連這樣評價當年的習近平,“他們都是非常憨厚的人。不會面子上一套,背后做一套,他們喜歡誰,不喜歡誰,都會說出來。”
“他們的風格一樣。”耿焱說。
習叔耿伯
習仲勛和耿飚的交情可以追溯到陜甘寧邊區時代。
當耿飚在一方面軍艱苦北伐的時候,習仲勛在西北紅軍當中建設根據地。后來兩人在甘肅慶陽有了交集, 耿飚在慶陽駐軍,在慶陽娶了夫人趙蘭香,而習仲勛則在慶陽的環縣當縣委書記。
習仲勛在1962年因為小說《劉志丹》遭了厄運,1966年之后就開始挨斗、坐牢,而耿飚也在“文革”期間受過批判。他們都是在鄧小平復出之后被起用的那一批干部。
耿焱稱呼習仲勛為“習叔叔”,而習家的孩子則稱耿飚為“耿伯伯”。
除了習近平。
大多數的秘書和首長之間,都是一種親近如同家人的關系,更何況習近平本身就是老戰友的兒子。
不過也正因為這一層工作關系,習近平稱耿飚為“首長”,耿飚則管習近平叫“小習”。
除了工作,耿飚和習近平有著共同的愛好,他們都喜歡下圍棋。這種在古代最貼近兵法的游戲有這樣一種魔力,讓所有醉心戰略的男人欲罷不能。
耿飚讓身邊所有的工作人員都要學下圍棋,他認為這能夠訓練他們的大局觀。習近平的發小好友圍棋運動員聶衛平說,習近平很早就“學會了圍棋規則”。
1980年代初,是聶衛平大放光輝的年代,他打破了日本棋手的壟斷,一度成為中國的民族英雄式的人物。
耿飚訪日時,中國棋手正在日本參加中日圍棋擂臺賽時,在習近平的牽線下,耿飚接見了棋手們,耿飚喜歡下棋,他要求習近平盡快學會圍棋,與他對弈。
為此,習近平還專門找聶衛平學下棋。
“當時他(習近平)想學一點快速提高的辦法,”聶衛平告訴《博客天下》,“不過我沒教他,我怕他水平不行出去給我丟人。”
耿飚喜歡聰明人,是個愛才的人。12月9日,病榻上的聶衛平向《博客天下》談耿飚給予自己的幫助。
“當時我還在黑龍江上山下鄉,但是經常在北京參加比賽,耿飚就特別關照,讓組織給我分了套房。”
耿飚和習近平的對弈可能是比較兇狠激烈的,不過在聶衛平看來水平不高。后來如果聶衛平來訪,耿飚就和習近平把棋盤搬走,“他們都背著我下棋。”
送走習近平
秘書習近平和首長耿飚的上下級關系在百萬裁軍大潮中結束。耿飚設計的裁軍方案當中,有裁撤機關冗員的設計。
“當時首長身邊四個工作人員,夫人趙蘭香還有兩個月提副軍,兩位秘書資格要老得多,習近平則是最年輕的秘書。”孔祥琇說,“習近平理解首長的難處,所以他表現得很主動。”
習近平的新工作是正定縣縣委副書記。“也沒有搞個宴會歡送一下,只是來點豬頭肉,一瓶酒,幾個同事喝了幾杯,就把習秘書送走了。”孔祥琇說。
耿飚家吃得很節儉,一般是三個菜,有時候是四個,楊希連回憶說,首長過生日的時候會加個菜,拿瓶酒,耿飚是湖南人,不辣不高興。“首長愛喝酒,但是不敢喝,”孔祥琇說,“有的時候應酬必須要喝酒,他又擔心影響工作不能喝,就由另一位能喝的秘書代勞。有的時候喝完酒,首長要扶著秘書離開。”
習近平轉業之后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還常穿沒有肩章領花的舊軍服。在他當選之后,一張昔日照片曾經走紅于網絡。照片上,習近平正是穿著這身打扮,在一個有些寒酸堆著書籍的辦公桌前留影。
后來習近平調往福建。他任福州市委書記時,福州市委大院里,“馬上就辦”四個大字十分顯眼。在廈門任職時,他認識了彭麗媛。
習近平逢年過節會經常來看老首長,有的時候也帶著年輕的妻子彭麗媛一起來。
“習近平在福建時,每次過來都帶很多海鮮。”耿飚的警衛參謀黃心明回憶道,“有一次他回來看首長,還陪首長又下了一盤棋。”
首長后來把圍棋棋盤和棋子都送給了黃心明,那是一副云子圍棋,是聶衛平送給耿飚的禮物,在日光下,會發出神秘的綠色。
習近平時常把蘇東坡在《晁錯論》中暗合弈道的一段話掛在嘴邊:“天下之患,最不可為者,名為治平無事,而其實有不測之憂。坐觀其變而不為之所,則恐至于不可救。”
在首長面前,習近平似乎還是過去那個小習。不過,在廈門市工作時的習近平,已經可以獨當一面。
一位曾在1980年代中期就讀于廈門大學、后來去美國的留學生,曾擔任過時任廈門副市長的習近平的翻譯。他回憶說:“那時習近平才30歲出頭,我第一次接過他的名片,嚇了一跳,那個時代特區領導可以這么年輕的,幾乎沒有。”
這名留學生在遠赴美國期間,又曾接待過作為福州市委書記赴美考察的習近平。在專業的公司法律介紹會上,他注意到習近平端坐第一排,從頭至尾埋首記錄,而且特別愛問問題,從不懼尷尬。
隨后的幾年里,他每年春節都能收到習近平越洋寄送的新年賀卡。“足見他心細和善于交際。”
這是一個可以記憶幾百個電話號碼的腦子。
這是中國共產黨第一批職業外交家親手訓練出來的年輕人。
他和他的導師和首長耿飚一樣,好學、務實、好琢磨、做事高效。
他默默記下了耿飚對軍隊發展的無數看法,帶著老首長的種種烙印,奔向前程。
編輯:陳龍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