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
前言
1952年,韶山一位名叫張有成的木匠,因為沒有酒喝,心情甚是煩悶,于是,他便給毛主席寫了一封信抱怨沒酒喝。很快,毛主席親自給他回信,稱謝謝他。而且,自此以后,毛主席每個月都要給他寄去50元。
張有成與毛主席到底是什么關系?為何他因為一點“小事”向毛主席抱怨,毛主席還要對他說謝謝呢?
你我之間,不說這個話
張有成出生于一個木匠世家,很小的時候,外公就開始教他手藝活。而張有成似乎也很喜歡木匠的工作,經(jīng)常埋頭鉆研。因此,他的雕花木床等木工手藝非常出色。
名聲起來后,附近的村民都喜歡叫張有成做木活。毛主席的外婆家距離張有成家不遠,也經(jīng)常請張有成干活。
一次,年少的毛主席與父親毛順生一起來看望外婆,恰巧遇上了正在外婆家干活的張有成。看到張有成老實心細、手藝出色,毛主席的父親便邀請張有成去他家干活。
毛順生
一來二去,年齡相仿的毛主席與張有成熟絡了起來。由于張有成比毛主席年長一些,毛主席便親切地喊他“張四哥”。兩個少年經(jīng)常在一起放牛、砍柴、玩耍,相處得非常愉快。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之間的感情也越發(fā)深厚。
1910年,毛主席考入湖南省湘鄉(xiāng)縣立東山高等小學堂,二人就此分開。在此期間,毛主席因為受到康有為、梁啟超等進步思想的影響,開始擁護孫中山先生以及同盟會,為他之后的革命生涯埋下伏筆。
五四運動爆發(fā)后,毛主席發(fā)起成立湖南學生聯(lián)合會,領導廣大愛國學生進行反帝運動,走上革命道路。
1927年,毛主席回到湖南考察湘潭、湘鄉(xiāng)等五縣的農(nóng)民運動。在此期間,他遭到了國民黨槍兵的追捕。
當時,張有成家就住在韶山通往湘鄉(xiāng)的山坳上。危急之下,毛主席將生的希望,全部寄托在自己這位幼時的玩伴身上。他的腦海里迅速浮現(xiàn)出張有成家的地址,隨后匆忙跑向張有成的木作坊。
毛主席在農(nóng)民運動講習所
此時的張有成,也從原來少不更事的少年,早已變?yōu)橐幻林那嗄辍?吹酵蝗坏絹淼拿飨f分激動。多年不見,他早就想跟這位朋友敘敘舊,講講這些年的經(jīng)歷了。
但在毛主席說明情況后,張有成臉上的喜悅之情迅速消失,轉而變得嚴肅起來,他開始思索如何幫助毛主席脫險。
掃視四周,這里有七八個木工,大家都在埋頭干活。有的在鋸木頭,有的在刨木花,旁邊還有他請來的理發(fā)師,在給工人理發(fā)。
當他的目光落到理發(fā)師身上后,突然靈機一動,立即跑過去將正在剪頭發(fā)的人推到一邊,轉而讓理發(fā)師給毛主席剃了個光頭。
雖然身處險境,但毛主席卻不忘開玩笑,他幽默地說道:
“我在外面這些年,好不容易熬了個西式頭,你一下全剃光了,我這幾十年白熬了……”
青年毛澤東
聽了毛主席的話,大家全部哈哈大笑。張有成也幽默的回應道:“頭發(fā)剪了可以再長,腦袋掉了可就沒法再長了。”說著,他將一件木工的舊衣衫,遞給毛主席,示意讓他換上,并安排他去拉鋸子,偽裝成自己的工人。
很快,國民黨的槍兵就闖進了張有成的木作坊。他們厲聲詢問張有成以及他的工人:“你們有沒有看到一個穿著藍色長布衫,留著西式頭的人?”
張有成不慌不忙,站出來回應:“看到了,他剛剛從后面的山埂上,朝著湘西那個方向跑了。”
槍兵氣急敗壞地質(zhì)問他:“你為什么不把他攔住?”張有成裝作什么也不知道的樣子,淡定的回答道:“他一個教書先生,我們攔他做什么?”
槍兵生氣地說到:“他不是什么教書先生,是共產(chǎn)黨!”
雖然槍兵看上去很兇,但張有成并沒有被嚇倒,他毫不露怯,依舊淡定的回應槍兵:“他的額頭上又沒有寫字,我咋知道他就是共產(chǎn)黨?”
國民黨軍將士
以為毛主席已經(jīng)走了的槍兵雖然很失望,但也只能罵罵咧咧地離開。確認槍兵走遠以后,毛主席當天晚上便決定離開張有成家。
臨走前,張有成搜空自己的口袋,將幾塊大洋塞到毛主席的手中叮囑道:“石三兄弟,你拿著這些錢趕快離開這里,越快越好!”
捧著這幾塊沉甸甸的大洋,毛主席連連搖頭:“這些錢是你經(jīng)營木作坊的本錢,我要是全拿走了,你的木作坊要如何經(jīng)營下去?不行,我不能收……”
張有成擺擺手說道:“潤之,出門在外,人是英雄錢是膽。你我兄弟之間,就不要客氣了,這也是我的一點心意,你就拿著吧……”
張有成的話,讓毛主席眼眶濕潤了。在如此危險的情況下,別人躲都來不及,張有成兄弟卻冒著掉腦袋的風險,不但勇敢助他躲過一劫,還拿出自己求生的本錢相送。
毛主席感動的握著張有成的手說道:“這些錢,我今生今世,一定要加倍還你!”
張有成能夠在這種情況下全力相助,自然沒有想過要毛主席還這些錢。畢竟,革命的道路充滿艱險,誰又能知道未來會發(fā)生什么呢?
毛主席在井岡山漫畫
為了掩護毛主席安全離開,細心的張有成還專門找來一頂轎子,對外宣稱,轎子里坐的是一位郎中,毛主席就這樣坐著轎子安全離開。
兄弟沒酒喝了
不久,毛主席就上了井岡山,繼續(xù)帶領部隊作戰(zhàn)。后來,日本人被趕跑了,國民黨也退居臺灣,新中國隨之成立,全國人民都沉浸在一片喜氣洋洋的氛圍中,大家都期待著共產(chǎn)黨帶領人民過上好日子。
此時,毛主席是新中國的主席,是一些人眼中的大官。因此,很多親友便想通過毛主席,謀得一些好處。對毛主席有救命之恩的張有成,卻沒有任何動作,他不愿給好友添麻煩。
1951年的一天,毛主席的啟蒙老師毛宇居突然找到張有成,興奮的告訴他,毛主席邀請他們倆以及文梅清三人一起進京相聚。
毛宇居既是毛主席的啟蒙恩師,也是毛主席的堂兄,而文梅清是毛主席的表兄,只有張有成與毛主席沒有親戚關系。可見,毛主席一直記得他們小時候的情誼,以及當年的那份恩情。
毛主席與毛宇居
聽到這個消息,張有成激動萬分。他沒想到,有生之年還能再見到毛主席。更沒想到,已經(jīng)成為國家主席的毛澤東,竟然還記得自己這個鄉(xiāng)村小木匠。
張有成趕緊收拾東西,與毛宇居他們一起坐車前往北京。汽車到達北京沒做停留,直接將他們送進了中南海的含和堂。
聽到客人到來的消息后,毛主席趕緊從室內(nèi)走出迎接,分別與他們?nèi)艘灰晃帐郑吲d地說道:“來客噠,來客噠,快請進屋里來坐……”
與張有成握手時,看著這位救命恩人,毛主席緊緊握著他的手感慨的說道:
“有成兄,一別20多年,想不到我們還是見了面。這要感謝你。那一次若不是你膽大沉著,掩護了我,我差點命都沒了哩!”
隨后,毛主席招呼大家坐下,并對他們一一進行親切問候:身體情況怎么樣呀?路上坐車累不累啊等等。新中國剛剛成立,毛主席日理萬機,還這樣關心大家,讓他們非常感動。
毛主席
隨后,毛主席設下家宴熱情款待他們。席間,毛主席叫來兩個女兒李敏與李訥,并讓他們喊張有成為“張一伯伯”。
聽到這個稱呼,張有成有些吃驚,毛主席竟然還記得他這個綽號,而且還如此鄭重的介紹給自己的女兒。
原來,張有成當年因為手藝精湛,他的木匠手藝在韶山?jīng)_穩(wěn)坐第一把交椅。所以,大家就尊稱他為“張一木”。毛主席教導兩個女兒,一定要像張一木伯伯學習,無論是讀書,還是做其他的事情,都要創(chuàng)造一流的成績!
對于毛主席的這番話,張有成感到非常親切,同時又備受感動。
因為知道張有成喜歡喝酒,毛主席提前為他準備了一些酒,還陪他一起喝。其實,毛主席并不喜歡喝酒,平時也很少喝酒。此次破例,足以見得毛主席看到張有成有多高興。
毛主席與李訥
席間,回想起張有成當年將自己經(jīng)營木作坊的本錢全給了他,毛主席舉著酒杯,幽默的對張有成說:“有成兄,你那個木作坊我可賠不起,不過這每天二兩老白干,我還是管的起的!”毛主席的一席話,惹得大家哈哈大笑。
此次,張有成在北京停留了一個多月的時間。期間,毛主席邀請張有成參加了盛大的國慶觀禮。坐在觀眾席上,張有成親眼看著黨和國家領導人檢閱海陸空三軍以及盛大游行,感到震撼又自豪。
由于毛主席忙于公務,沒有時間帶著張有成在北京城游玩,便讓人陪著張有成他們游覽了北京的很多名勝古跡。不過,只要毛主席一有時間,就會與張有成坐在一起聊天。
在毛主席眼里,張有成還是過去那個有膽有識,說話直接不奉承的四哥,毛主席非常喜歡張有成這一點。
離開前,毛主席不但送了張有成一件毛呢大衣、一雙皮鞋、一頂帽子、一個皮箱以及張有成喜歡喝的酒,還給了張有成一個任務。
1951年國慶
毛主席叮囑張有成,回去以后,每年都要給自己寫幾封信,可以寫家里、村里的喜事或者煩惱的事情。
毛主席之所以交代給張有成這個任務,是因為他知道,張有成不會對他說漂亮話。有什么事情,都會如實反映,他想知道百姓們的真實情況。
果然,張有成不負主席所托。回到韶山后,便開始收集村子里的情況,了解大家的真實想法,以及面臨的困難,并仔細記錄下來,如實上報給毛主席。
1952年夏天的一天,張有成又給毛主席寫信了。與以往不同,張有成這次帶著一些“抱怨”的口氣,他說:“村里糧食不夠,你四哥我都沒酒喝了……”
有成兄:
前后來信都收到了,謝謝你。你于陰歷五月初一給我的信很好,使我曉得鄉(xiāng)間許多情形。糧虧豬賤,近月好些否?文家(毛澤東外婆家——作者注)諸位給我的信均收到,便時請你告他們一聲,并問他們好。鄉(xiāng)里禁酒是因缺糧,秋收后可能開禁,你們也可以喝一點了。此復。順問安好!
(左一)張有成與毛主席合影
原來,當時張有成所在的那一帶糧食歉收,鄉(xiāng)政府為了節(jié)約糧食,便要求禁酒。而張有成非常喜歡喝酒,沒有酒的日子,讓他非常難受。
而這封抱怨信,其實是生動地給毛主席描述村子里的真實情況。所以,毛主席對他表示感謝。
另外,自從知道張有成喝不上酒以后,毛主席就每個月都拿出50塊錢,補貼張有成,一直持續(xù)到張有成去世為止。
同樣是農(nóng)民出生的毛主席,非常清楚農(nóng)村糧虧豬賤的情況對于老百姓來說意味著什么,所以他對于此事非常關注。
沒多久,毛主席又親自寫信給毛宇居,過問百姓的情況有沒有好一點,并請毛宇居也給自己反應鄉(xiāng)情。
后來,得知村里的糧食產(chǎn)量有所提高,生豬也有所發(fā)展,百姓的日子隨之有了起色,毛主席這才放心下來。毛主席如此重視傾聽百姓心聲,使得百姓也一直堅定擁護共產(chǎn)黨。
毛主席
罵人也是提意見的方式
其實,早在新中國成立前,毛主席就非常注重百姓的聲音,就算有人罵他,他非但不計較,還積極采納。
1942年的一天,延安楊家?guī)X的天空中傳來隆隆雷聲,瞬間大雨傾盆,延川縣的代縣長李彩云不幸犧牲在一個炸雷下。同樣不幸被雷擊中的,還有一位安塞老農(nóng)的毛驢。
看著倒地的毛驢,老農(nóng)又痛又氣。他一邊哭一邊罵毛主席。邊區(qū)保安處的人得知后,覺得老農(nóng)在大庭廣眾之下,指名道姓的罵毛主席,實在太過分,便決定拘留并審訊這位老農(nóng)。
毛主席得知后卻笑著說:“他雖然罵了我毛澤東,但沒有犯法啊。”
看到毛主席如此大度,工作人員有些懵了。毛主席看著他那疑惑的臉繼續(xù)說道:
“人民擁護我們,熱愛我們,是因為我們這個隊伍是革命的隊伍,是為著解放人民的,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所以,我們?nèi)绻ぷ饔辛巳秉c錯誤,不管什么人,不管他采取什么方式提出批評意見,我們都應該接受嘛!”
毛澤東與延安人民親切交談
“可他不是提意見,他是罵人啊”工作人員還是不理解。“罵人也是提意見的一種方式嘛”,毛主席毫不在意,哈哈大笑。
既然提出了意見,就必須引起重視,查清楚老農(nóng)到底為何會出說那種話。經(jīng)過調(diào)查,工作人員發(fā)現(xiàn)是因為群眾覺得征糧過多,心有不滿。
從1939年到1942年三四年時間內(nèi),征糧數(shù)量從1萬石漲到20萬石,所以老農(nóng)心里便有了意見。得知真相后,毛主席感嘆:“老鄉(xiāng)批評得對,這是一個很好的意見”。
很快,中央便指示降低公糧征收數(shù)量,大大減輕群眾負擔。百姓熱烈擁護,就連那位罵人的老農(nóng),也后悔的向毛主席道歉:“俺錯了,真不該罵毛主席啊……”
新中國成立后,毛主席之所以與韶山的親友們頻繁通信,不僅僅是聯(lián)絡感情,更是為了通過他們,鼓勵他們說真話,了解百姓真實的心聲。
毛澤東給楊開智信件手跡
大多時候,親友們都像張有成一樣通過寫信來反映真實情況,碰到復雜情況,也會請示毛主席,親自前去北京當面向毛主席匯報。
同樣是在1952年,毛主席的表侄文九明,就要求上京匯報鄉(xiāng)村情況。
這一年年初,毛主席曾指示中央,為了不影響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要著重解決任務多、會議集訓多、公文報告表冊多等“五多”問題。
當時,新中國一無所有,發(fā)展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是重中之重,毛主席認為所有工作都要圍繞并服務于它。但實際落實中卻出現(xiàn)了問題。
“土改結束以后,鄉(xiāng)里的干部沒什么事情,就給群眾發(fā)下很多表格。表格的內(nèi)容非常繁雜,包括種了多少菜,種了哪些菜,分別是多少,養(yǎng)了多少豬,肥豬有多少,積了多少肥等等,事無巨細的要求報告,干部們甚至親自上門催著交表格”
毛主席給文九明的回信
但是,普通群眾忙于農(nóng)活,哪有時間做這么詳細的統(tǒng)計,文九明便說了幾句。消息傳出去后,有人不但不傾聽意見,還找上門來批評文九明說怪話,驕傲自大等等。
毛主席聽后非常生氣:“驕傲的不是你,是他們!竟然連中央的指示都不聽……”
因為毛主席始終重視這一點,相關指示才更符合實際,才得以有今天日益強大的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