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雖大,但是有些人冥冥之中總會遇見,巾幗不讓須眉的劉祿曾作為上甘嶺戰場唯一的女兵,在戰場上曾經立下赫赫功勞。
戰爭結束許久,1979年劉祿曾在美國的一家餐館遇見了一名當地人,那名美國人主動的過來和她打招呼。
劉祿曾才想起來這是當年自己在抗美援朝時期曾經審問過的美軍戰俘,沒想到二人居然在這樣奇妙的方式相見。
劉祿曾奔赴戰場
劉祿曾在1928年出生在上海,她生長在良好的家庭環境中,自小被父母寵愛長大,是一個快樂的小公主,因為父母都是讀書人,所以劉祿曾也積極的接觸新思想。畢業以后劉祿曾留在東吳大學任職負責教書育人。
好景不長,在1950年爆發了抗美援朝戰爭,雖然我軍一路長勝,但是在戰爭中卻依舊有很多問題處理起來十分棘手。光是如何與各國戰俘溝通就是一個大難題,劉祿曾收到我軍公開招錄一些懂英語人才的消息以后毅然決然為自己報名。
能夠成為一名軍人是劉祿曾一直以來的愿望,現在終于有能夠實現夢想的機會,她當然不會放棄。
1950年劉祿曾如愿成為了一名軍人,跟隨大部隊一同前往朝鮮投入到工作。
在前行的路上就非常的艱苦,到達朝鮮環境惡劣和劉祿曾以前工作的地方天差地別,但是她卻并沒有退縮的打算。也是來到了朝鮮戰場之后劉祿曾才更能體會到我軍一直以來的生活多么艱難,吃草根,啃樹皮,而且有很多戰士們生了病都沒有辦法得到及時的醫治。
在戰場上更是時時刻刻將自己的命放在最危險的地方,面對敵人的炮火更是一往無前,劉祿曾來到戰場之前家境富裕,無論是衣食住行都有人在旁伺候。
但有了這樣一遭經歷,她才知道戰爭的不容易,安定平穩的生活有多來之不易,劉祿曾學會了事事自己處理,在最危險的環境中和戰士們一同度過風霜雨雪。
朝鮮此行為劉祿曾的生命中添了一段不可磨滅的濃墨重彩,周圍的戰士們最開始見到劉祿曾還以為是一個大家小姐吃不了苦。可誰知時間久了相處下來,卻發現她是一個自立自強,堅強勇敢的女孩兒,對她吃苦耐勞的精神表達了深深的敬佩。
劉祿曾負責審問俘虜
劉祿曾來到朝鮮以后被分配到第九兵團政治部敵工部負責日常工作,因為剛來到隊伍,為了能夠讓大家熟悉工作環境,與她一同來的青年們先負責翻譯收繳來的美軍戰利品。
劉祿曾雖然在學校工作期間英語十分流利,但是戰場上的軍事英語卻是頭一次接觸到,不過卻因為底子不錯,劉祿曾便用最快的速度熟悉了工作流程。
因為表現突出而受到了組織的認可,很快劉祿曾便被調往去審訊美軍俘虜。劉祿曾主要負責的工作就是詢問他們在部隊中任職、身份來歷,并且告訴他們作為我軍俘虜有何優待。
但并不是每名俘虜都能夠心平氣和聽劉祿曾講話,有很多人雖然戰敗了,但是卻依舊心生不滿,嚴重的時候會惡語相向,甚至過分的還會動手。
劉祿曾從未因為工作上的挫折而產生后退的想法,反而心思玲瓏的懂得“對癥下藥”。若是面對驕傲自大不甘于面對現實的俘虜,她便主動的告訴對方絕對不會再為他提供任何優待條件。
反而還會將俘虜現在的生活環境調到更差的地步,以此來讓俘虜懼怕而聽話,若是碰見寧死不開口的俘虜,劉祿曾就會打溫情牌,根據對方內心深處的真實想法來站在對方的角度為他們考慮。
在循循善誘之下,很多人愿意對劉祿曾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劉祿曾在審問俘虜上的能力開始“聲名遠揚”。不僅是同期的戰士們,就連著俘虜們都對她非常尊重。
劉祿曾也在工作中不斷的充實自己,1952年10月上甘嶺戰役正式開始,我軍需要一名能夠在前線通過廣播和敵人溝通的英語士兵。
劉祿曾立刻向組織申請希望能夠擔任這一職位,雖然是負責喊話,但是戰場上也是危機四伏,劉祿曾幾次三番遇險,但從未想過放棄。
劉祿曾就從此成為了上甘嶺戰場上的唯一一名女兵,每天晚上都會用廣播播放歌曲來安撫我軍戰士的心,同時在戰場上還不斷的代替我軍向美軍喊話。
要他們仔細思考戰爭會帶來的后果,同時根據他審訊俘虜這段時間對美軍戰士們的了解從他們心里防線中最柔軟的一塊兒切入,為我軍帶來了非常大的幫助。
劉祿曾和戰俘多年后相遇
在整個上甘嶺戰場就只有她一個女兵,但是卻從來都沒有在日常生活上要求過任何特殊待遇,與戰士們同吃同住,真真正正地體現了軍人精神。而且劉祿曾還經常幫助我軍受傷戰士們包扎,戰士們和組織都對她極高表達了贊許。
1953年7月劉祿曾再上戰場,這個時候的她已經是一名成熟的戰士了,來到戰場就像是回到了自己另外一個家一樣,戰爭之中劉祿曾向敵軍完美的展現了我軍的素質和禮節。
抗美援朝結束之后,劉祿曾轉業工作。直到1979年4月劉祿曾隨她隨吳貽芳博士訪美,在美國的這段時間發生了一件讓她感慨的事情。
一名叫伯特納的男子主動過來和她搭話,劉祿曾并不認識對方,后來二人進行溝通才知道這名男子就是自己當年曾經審問過的一名美軍戰俘。
伯特納能夠上戰場,本來就不是出自于他自身的意愿,在戰場上經歷了生死一線,后來又被我軍俘虜,也正是在俘虜的那段時光劉祿曾溫暖的照顧他,開導他。
在他生病發燒的時候是劉祿曾喂他吃藥、幫他找醫生,在他關押期間受到其他人欺負的時候,更是劉祿曾幫他出頭。
劉祿曾讓他知道了作為一個人的真正意義,更是給了他重新生活的勇氣,伯特納一直都沒有辦法忘記這名中國的女戰士,哪怕隔了這么多年也是一眼就認出來她。
伯特納回到了美國之后成為了一名高級餐館的老板。如果他沒有遇見劉祿曾,恐怕早就死在了戰場上,或者依舊過著渾渾噩噩的日子。
二人這次相見都非常感慨,更是一同回想起了當年在戰場上那段非常艱難的時光,大家心中都清楚現在和平安定的生活是戰士們出生入死換來的,更要好好珍惜眼前的每一天,方能對得起戰士們,對得起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