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操视频在线/国偷自产AV一区二区三区/欧洲黄网站/国产无套粉嫩白浆免费观看

  您好,歡迎光臨《絲路情韻》網, 網址:www.siluqingyun.com; www.tj-hsx.com  投稿信箱:2569427969@qq.com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網站首頁    絲路要聞    魅力西部    國外風情    絲路在線    絲路頭條   多彩渭南    法制之窗    反腐打黑    絲路論壇    軍事瞭望    公益慈善    秦聲秦韻    東盟在線
光影華山    今日華山    人文華山    山水華陰     驢友在線    文化在線    紅樹林影視   財富人生    企業家風彩    景點推介    旅游世界    軍旅在線    杏林風景    農業科技
西部公安    西部檢察    西部法院    資源與環保   歷史名勝    歷史典故    傳奇故事    歷史名人    藝術精品    社會萬象    旅游文化    傳統工藝    奇石根雕   民間藝術
華陰政法      攝影家      風光攝影      人物攝影     書畫長廊    名人書畫      綜藝在線      小說       散文       詩歌       劇本      雜文隨筆      紀實文學    生活百科
 
   □ 絲路在線
· 全球瞭望丨阿曼媒體:美軍 ..
· 人民觀察 | 三個關鍵詞 ..
· 金秋時節處處好“豐”景 ..
· 陜西渭南一公交女司機暴雨 ..
· 網信部門公開曝光第四批涉 ..
· 第四屆消博會丨創新消費融 ..
· 青瓦土墻 溪水潺潺(走 ..
· 新年好消息!房貸利率又降 ..
· 中央軍委舉行晉升上將軍銜 ..
· 油價6連降 ..
詳細內容
于變局中開新局——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引領2021年中國經濟穩健開局述評
于變局中開新局——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引領2021年中國經濟穩健開局述評
2021-04-17 02:06:04 來源: 新華網

  新華社北京4月16日電 題:于變局中開新局——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引領2021年中國經濟穩健開局述評

  新華社記者鄒偉、韓潔、于佳欣、張辛欣

  “十四五”的第一個春天,中國經濟穩健開局——

  剔除去年低基數影響,主要指標增速穩定復蘇;就業物價穩定,創新動能增強,市場預期向好,鄉村振興全面推進;改革持續深化,開放邁向更高水平……

  滄海橫流顯砥柱。正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科學把握復雜形勢,深刻洞察發展規律,精準謀劃未來藍圖,帶領億萬人民團結奮進,中國經濟顯現強大韌性和蓬勃生機。

  3月13日,武漢大學抗疫醫護人員賞櫻專場啟動,來自全國各地的援鄂抗疫英雄在櫻花樹下重逢,盡享櫻花之約(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程敏 攝

  (一)穩舵立潮頭——“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

  進入4月,正值武漢重啟一周年。這座英雄的城市,經濟引擎強勁,亮出優異的答卷——

  總投資3305.4億元的215個重大項目集中開工,1.35億元首批市級科技重大專項“揭榜掛帥”項目榜單亮相,首批“武漢造”新冠疫苗為全球抗疫貢獻力量……

  3月28日,人們在武漢市著名的小吃街戶部巷休閑消費。新華社記者 程敏 攝

  從一個春天到又一個春天,武漢成為世界觀察中國的一個重要窗口。

  -6.8%,3.2%,4.9%,6.5%,18.3%——連續5個季度的中國經濟增速,勾勒出一條遒勁有力的復蘇曲線。

  無法忘懷,去年春天的驚心動魄、舉國同心。

  關鍵時刻,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科學決策、沉著應對,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團結帶領億萬人民砥礪奮進,中國率先控制疫情,率先復工復產,率先實現經濟增長由負轉正,2020年經濟總量突破100萬億元,人均GDP連續兩年超過1萬美元。

  一年后,邁入“十四五”的中國,鳴奏奮進的足音——

  3月16日,西藏山南市乃東區克松社區居民參加春耕儀式。新華社記者 孫瑞博 攝

  大地綠意漸濃。從雪域高原的傳統開犁儀式,到東北黑土地農機隆隆作響,徐徐展開的“春耕畫卷”令人振奮;

  工地機械轟鳴。一大批重大項目密集開工。遍布各地的工程機械通過工業互聯網連接起來,強勢走高的“挖掘機指數”盡顯經濟活力;

  一切漸回常態。企業訂單猛增,街巷重現生機,餐館、酒店、影院人氣更旺,一季度消費、外貿、外資等指標均實現兩位數增長。

  “中國在許多方面已經完成了復蘇,回到了疫情前的狀態,是大型經濟體中唯一的一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第一副總裁杰弗里·岡本評價。

  洞察時與勢,才能在變局中開新局。

  向外看,在超常規刺激政策、低基數和疫苗推進等因素共同作用下,全球經濟出現恢復性增長,但形勢仍然復雜嚴峻,充滿不確定性;

  向內看,中國經濟持續復蘇向好,但基礎尚不牢固,如何穩在合理區間、防范好風險挑戰是一大考驗。

  “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全黨全國必須抓緊抓好的工作。”2021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參加青海代表團審議時再次強調。

  4月10日,在貴州省江口縣寨沙侗寨,演員和村民送別游客。新華社記者 楊文斌 攝

  從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建議,到今年全國人代會批準規劃綱要;從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到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強調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從去年深秋滬蘇之行聚焦高質量發展,到今年春節貴州考察謀劃鄉村振興,再到全國兩會后福建行調研“十四五”如何開好局起好步,一次次重要會議,一次次調研考察,習近平總書記以智慧遠見引領中國經濟穩舵奮楫。

  來之不易的良好開局,源自不斷統一的思想認識和強大制度優勢下凝聚起的磅礴力量——

  宏觀政策保持對經濟恢復的必要支持力度,不搞“急轉彎”,減稅降費政策釋放新紅利,為企業進一步紓困……

  改革開放再攻堅,助力上億戶市場主體成為中國經濟穩健前行的有力支撐……

  新一輪東西部協作和定點幫扶工作進一步走深走實,以更有力的舉措,匯聚鄉村振興更強大的力量……

  “做好今年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邁好‘十四五’時期我國發展第一步,至關重要。第一步要邁準邁穩,邁出新氣象,邁出新成效。”

  擁抱“十四五”第一個春天,億萬中國人民以“三牛”精神奮力啟新程,向世界展現歷經磨難而不屈的復興偉力。

  這是3月30日拍攝的河北雄安新區容東片區建設現場(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邢廣利 攝

  (二)錨定高質量——“新時代新階段的發展必須貫徹新發展理念,必須是高質量發展”

  仲春時節,大江南北一派勃勃生機:

  雄安新區,建設工地塔吊林立,京雄城際開通,安置住宅紛紛封頂,“未來之城”正在拔節生長;

  4月15日,第八屆中國(上海)國際技術進出口交易會在上海世博展覽館開幕。這是參觀者在一個盾構機模型展品前駐足觀看。新華社記者 方喆 攝

  上海,總投資4898億元,涉及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金融等多領域的216個重大產業項目集中簽約;

  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加速推進,重點產業園區建設熱火朝天,大量企業紛紛落戶。

  起跑映照全程。“十四五”開局季的中國大地上,次第展開一幅高質量發展的多彩畫卷。

  理念指引行動。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要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指引“十四五”以高質量發展開拓新局。

  這個春天,越來越多企業奮力創新的故事在各地上演。

  4月14日,在福建福光股份有限公司生產車間,福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稅務局的稅收專家團隊將企業的基本情況、享受稅收優惠情況等登記造冊。新華社記者 魏培全 攝

  走進福建福光股份有限公司超精密加工與檢測實驗室,一臺臺大型數控超精密拋光加工機器正在打磨高端光學鏡頭。

  “接下來我們將做全世界領先的米級透射望遠鏡,力爭在超精密加工和超精密組裝方面做好技術上突破的準備。”實驗室負責人唐秀娥說。

  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形勢逼人,挑戰逼人,使命逼人。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需要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習近平總書記的話語道出邁入新階段創新的要義所在。

  “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2020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這兩大部署在2021年八大任務中排在令人矚目的頭兩位。

  創新為要,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不斷涌現:今年一季度,裝備制造業和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39.9%、31.2%;全國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29.9%,中國經濟中創新的“含金量”更足。

  以改革激發新活力,為高質量發展夯實制度保障——

  春日的海南自貿港,政策大禮包紛至沓來。

  2020年2月16日,滾裝貨船“勞拉”輪駛入海口秀英港(無人機照片)。這是海南自貿區政策實施之后的首艘汽車外貿船。新華社記者 楊冠宇 攝

  為海南“量身打造”的22條“特別措施”正式發布,海南成為全國放寬市場準入試點的先手棋;進一步推進海南自貿港貿易自由化便利化若干措施即將發布,島內居民消費進境商品“零關稅”等政策已“在路上”……

  海南改革開放舉措的密集出臺和落地,正是中國改革向縱深邁進的生動縮影。

  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推動改革向更深層次挺進,發揮全面深化改革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的關鍵作用。

  系列深化改革的舉措密集出臺:發布《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行動方案》,推進房產稅立法和改革,國資國企改革加速……

  改革釋放的經濟活力不斷凸顯:一季度高技術制造業和高技術服務業投資同比分別增長41.6%、28.6%。中國美國商會報告顯示,大量在華美資企業對中國投資環境作出正面評價,三分之二企業將增加在華投資……

  以開放鑄造新優勢,為高質量發展提供重要支撐——

  這是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吉祥物“元宵”(3月18日攝)。新華社記者 郭程 攝

  海南海口,日月廣場。大型鐘表計時器引人注目,顯示器上的倒計時數字,提醒著人們首屆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即將開幕。

  這場亞太地區規模最大的精品展,將全球優質消費品引進中國,并為國內品牌“出海”搭建平臺,是中國對外開放合作的又一個窗口,也是中國暢通“雙循環”的生動實踐。

  “這決不是封閉的國內循環,而是更加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不僅是中國自身發展需要,而且將更好造福各國人民。”

  “既保持戰略定力又善于積極應變,既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又積極參與全球治理、為國內發展創造良好環境。”

  無論是主場外交,還是國內會議,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始終是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重點。

  推出若干措施提振大宗消費重點消費,加快釋放農村消費潛力,率先批準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進一步縮減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立足國內大市場的同時,中國擴大開放蹄疾步穩,在國際競爭合作中進一步鍛造新發展優勢。

  路透社報道指出,中國在“十四五”提出進一步加快改革開放步伐,激發新的增長動力,這將讓中國經濟更具創新性,并實現更高質量發展。

  這是位于云南省昭通市境內的跨縣易地搬遷安置區靖安新區(2月3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江文耀 攝

  (三)枝葉總關情——“順應人民對高品質生活的期待,適應人的全面發展和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進程”

  開溝、播種、施肥、覆土、鋪膜……云南昭通,巧家縣馬樹鎮小米地村,機器轟鳴,正是一派忙碌的春耕景象。

  地處烏蒙山腹地的昭通,曾是全國貧困人口最多的地級市。如今,通過大力推廣馬鈴薯種植,龍頭企業帶動小農戶發展,深入推進科企合作,脫貧后的這個春天生機盎然,邁向鄉村振興的道路明亮通達。

  “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我們必須把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腳踏實地、久久為功”,習近平總書記強調。

  脫貧攻堅取得勝利后,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這是“三農”工作重心的歷史性轉移。

  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縣光坡鎮的農民在田間勞作(4月5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郭程 攝

  “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實施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路徑和措施;中共中央、國務院出臺關于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意見;相關部門連續出臺有關糧食安全、種業發展、農業現代化等改革措施……鄉村振興的藍圖穩步推進,老百姓的愿景色彩繽紛。

  民生暖色,折射發展成色。增進民生福祉,就要堅持在高質量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就業是民生之本。盡管總體形勢平穩,但再創新高的高校畢業生規模,疊加國內外環境不確定因素的增多,令2021年就業工作仍面臨諸多挑戰。

  “要落實就業優先戰略和積極的就業政策”“統籌做好高校畢業生、農民工、退役軍人等重點群體就業”,習近平總書記念茲在茲。

  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各地各部門的行動迅速而扎實:28部門印發《加快培育新型消費實施方案》,推動出臺維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保障權益政策;六部門聯合組織實施創業帶動就業示范行動;各地加大穩崗擴崗激勵政策,全面強化就業政策,多渠道做好重點群體就業工作。

  “我們有國家認可的職業身份啦!”3月18日,人社部等公布最新一期新職業,“調飲師”位列其中,北京西單一家果飲店的員工小王,在朋友圈分享了這一好消息。

  不只果飲店小姐姐、小哥哥,同時公布的還有二手車經紀人、食品安全管理師等10多種新職業。增強相關從業者社會認同度、促進就業創業的政策信號明確而清晰。

  更多好消息正在傳來——一季度,全國城鎮新增就業297萬人。3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3%,比上年同期下降0.6個百分點。

  “創造高品質生活”——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強調的關鍵詞。

  保護生態環境,是創造高品質生活不可或缺的一環。

  2020年12月31日,長江流域重點水域“十年禁漁”全面啟動活動(重慶分會場)在重慶江北嘴執法船舶碼頭舉行。新華社記者 唐奕 攝

  今年1月1日起,長江重點水域“十年禁漁”啟動;3月1日起,長江保護法實施;4月1日至6月30日,黃河進入全域禁漁期;“十四五”規劃綱要強化了綠色生態約束性指標服務碳達峰的導向。一項項剛性約束,保障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協同推進。

  4月2日,習近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來到位于北京市朝陽區溫榆河的植樹點,同首都群眾一起參加義務植樹活動。

  “踐行綠色低碳生活方式,呵護好我們的地球家園,守護好祖國的綠水青山,讓人民過上高品質生活。”總書記語重心長的囑托,激蕩起推動綠色發展、建設美麗中國的全民力量。

  遵循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聚焦“創造高品質生活”,更多方面、更多領域在發力:

  “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把高質量發展的要求貫穿到各級各類教育發展全領域全過程。重點推進特大城市和人口流入重點地區進一步完善入學政策;對校外培訓機構堅持依法治理、綜合施策;部署推進幼小銜接相關改革。

  “要繼續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國家出手“擠水分”,推動藥品“團購”常態化,減輕群眾用藥負擔;醫療機構和零售藥店醫保定點管理辦法自2月1日起施行;若干政策措施出臺,加快中醫藥特色發展。

  “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因地制宜、多策并舉,堅決遏制投機炒房,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解決好大城市住房突出問題,努力幫助新市民、青年人等群體緩解住房困難。

  “完善覆蓋全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加快發展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健全農村社會救助制度;健全農民工、靈活就業人員、新業態就業人員參加社會保險制度;健全老年人關愛服務體系。

  補齊民生短板,兜牢民生底線,增加民生獲得。

  2月17日,在北京前門的保利國際影城,觀眾從電影海報前走過。2021年春節檔創下超78億元的票房新紀錄,也刷新全球單一市場單日票房、周末票房等多項世界紀錄。新華社記者 陳鐘昊 攝

  紅色旅游、文博游、鄉村游持續升溫,電影產業供需兩旺、春節檔全國電影票房刷新紀錄,數字消費、信息消費、綠色消費等消費新熱點擴容提質……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3月19日,中歐班列(渝新歐)十周年紀念專列從重慶團結村站發出。新華社記者 唐奕 攝

  (四)乘勢拓新局——“在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上展現更大作為”

  3月19日,重慶團結村中心站,一列印有“十周年紀念專列”字樣的中歐班列駛出站臺,駛向一萬多公里外的德國杜伊斯堡。

  在逆全球化“寒風”下,素有“鋼鐵駝隊”之稱的中歐班列,以一季度開行3345列的成績,跑出了合作共贏的加速度,拓展了經貿發展的新空間。

  構建新格局,乘勢拓新局。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冠肺炎疫情使這個變局加速變化,全球經貿形勢存在諸多不確定性。

  “今后一個時期,我們將面對更多逆風逆水的外部環境,必須做好應對一系列新的風險挑戰的準備。”習近平總書記指出。

  “只有立足自身,把國內大循環暢通起來,才能任由國際風云變幻,始終充滿朝氣生存和發展下去”;

  “在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實現更大作為”。

  構建新發展格局,既是提升我國經濟發展質量的必然要求,也是塑造我國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的戰略決策。

  牢牢把握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把發展的潛力充分激發出來——

  2月24日,一份關于“流動中國”的重要文件印發。

  全文一萬多字的《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從“全國123出行交通圈”到“全球123快貨物流圈”,從上規模到強骨架,繪就四通八達、協同互補的交通藍圖。

  暢通循環,交通先行。打通供需“血脈”,一系列謀劃就此展開。

  全球市場低迷、汽車芯片供應趨緊態勢下,3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再次呈現高速增長勢頭,同比增長2.5倍和2.4倍。

  組織整車和動力電池等技術攻關,加大芯片產能調配力度,開展新能源汽車下鄉,健全充電、停車等各項服務——產銷兩旺的背后有立足國內大市場的一系列舉措,是政府、企業、科研機構等各方的努力。

  4月12日,在膠濟鐵路黃臺站,中鐵十局的工作人員在進行膠濟鐵路至濟青高鐵聯絡線黃臺站改施工作業。新華社記者 郭緒雷 攝

  著眼擴大內需,基礎建設、市場完善、供給創新等一系列“施工圖”全面展開。

  到2021年底,千兆光纖網絡具備覆蓋2億戶家庭的能力,新增5G基站超過60萬個。以新基建為代表,建設系統完備、高效實用、智能綠色、安全可靠的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加快步伐。

  加快打造集成電路、工業互聯網等新興產業鏈,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在重點領域布局一批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以創新驅動、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提升供給體系的韌性和對國內需求的適配性。

  區域協調發展,是暢通國內循環的“關鍵一子”。

  3月30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關于新時代推動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強調推動中部地區加快崛起,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作出更大貢獻。

  在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支持浦東新區高水平改革開放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面向未來,不斷優化的區域格局拓展出經濟發展新天地。

  致力于實現高水平自立自強,讓科技創新繼續成為驅動高質量發展的動力——

  “我們要進入科技發展第一方陣,就得靠我們自己”“緊緊扭住技術創新這個戰略基點”“掌握更多關鍵核心技術”,習近平總書記點明創新發展的路徑。

  這是在福建省福清市拍攝的中核集團福清核電有限公司核電機組外景(1月27日攝,無人機照片)。中核集團2021年1月30日宣布,全球第一臺“華龍一號”核電機組福建福清核電5號機組完成滿功率連續運行考核,投入商業運行。新華社記者 林善傳 攝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這是“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的創新重大方向。

  從制定科技強國行動綱要,到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明確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年均增長7%以上,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超過17%,2025年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到10%……鍛長板、補短板,從技術到產業,創新按下快進鍵。

  以辯證思維看待機遇和挑戰,統籌好發展和安全——

  “安全是發展的前提,發展是安全的保障”。習近平總書記指出。

  發展面前,安全先行。要實現發展規模、速度、質量、結構、效益、安全相統一,強化安全生產,確保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加大基礎領域研究和攻關力度,完善現代金融監管體系,健全風險全覆蓋監管框架,一系列注重堵漏洞、強弱項的舉措,旨在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有效防范化解各類風險挑戰。

  奮進之路非坦途。國際經濟、科技、文化、安全等格局都在發生深刻調整。我國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但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改革任務仍然艱巨,創新能力不適應高質量發展要求,農業基礎還不穩固,城鄉區域發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較大,生態環保任重道遠,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產業鏈供應鏈面臨沖擊,碳達峰、碳中和“大考”任務艱巨。

  亂云飛渡仍從容。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情,這是我們贏得主動、贏得優勢、贏得未來的關鍵。

  奮進“十四五”,瞻望2035,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14億中國人民信心滿懷斗志堅,一張藍圖繪到底,在新征程上闊步向前。

【作者: 】  【發表時間:2021/4/17】  【打印本頁】  【關閉窗口
 
和諧陜西網 銅川慈善協會 渭南文物旅游網 環球網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 國際日報 中國檢察網 中國法院網
人民日報 新華網 央視網 中國公安 中國文物信息網 太華索道 陜西 西部法制報


網站備案:陜ICP備14008634號-1       投稿信箱:2569427969@qq.com 

地址:中國·咸陽        電話:131-5212-8066       傳真:029-33765110

您是第 位客人

版權聲明:本網站所刊內容未經本網站及作者本人許可,不得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等,違者本網站將追究其法律責任。本網站所用文字圖片均來自作者投稿和公共網站,凡圖文未署名者均為原始狀況,但作者發現后可告知認領,我們仍會及時署名或依照作者本人意愿處理,如未及時聯系本站,本網站不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