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操视频在线/国偷自产AV一区二区三区/欧洲黄网站/国产无套粉嫩白浆免费观看

  您好,歡迎光臨《絲路情韻》網, 網址:www.siluqingyun.com; www.tj-hsx.com  投稿信箱:2569427969@qq.com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網站首頁    絲路要聞    魅力西部    國外風情    絲路在線    絲路頭條   多彩渭南    法制之窗    反腐打黑    絲路論壇    軍事瞭望    公益慈善    秦聲秦韻    東盟在線
光影華山    今日華山    人文華山    山水華陰     驢友在線    文化在線    紅樹林影視   財富人生    企業家風彩    景點推介    旅游世界    軍旅在線    杏林風景    農業科技
西部公安    西部檢察    西部法院    資源與環保   歷史名勝    歷史典故    傳奇故事    歷史名人    藝術精品    社會萬象    旅游文化    傳統工藝    奇石根雕   民間藝術
華陰政法      攝影家      風光攝影      人物攝影     書畫長廊    名人書畫      綜藝在線      小說       散文       詩歌       劇本      雜文隨筆      紀實文學    生活百科
 
   □ 絲路在線
· 全球瞭望丨阿曼媒體:美軍 ..
· 人民觀察 | 三個關鍵詞 ..
· 金秋時節處處好“豐”景 ..
· 陜西渭南一公交女司機暴雨 ..
· 網信部門公開曝光第四批涉 ..
· 第四屆消博會丨創新消費融 ..
· 青瓦土墻 溪水潺潺(走 ..
· 新年好消息!房貸利率又降 ..
· 中央軍委舉行晉升上將軍銜 ..
· 油價6連降 ..
詳細內容
闊步走在新時代康莊大道上——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關心西藏工作紀實
闊步走在新時代康莊大道上——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關心西藏工作紀實
2020-08-27 15:38:27 來源: 新華網

  新華社拉薩8月27日電 題:闊步走在新時代康莊大道上——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關心西藏工作紀實

  新華社記者沈虹冰、羅布次仁、王琦、張京品

  這是一片神奇的高原,千山聳立,萬水奔騰。

  這是一片渾厚的土地,滄海桑田,見證奇跡。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科學分析西藏工作面臨的形勢,深刻闡釋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局中部署和推進西藏工作,為新時代西藏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夏秋之交,天朗氣清,格桑花開,高原大地生機勃勃,景美如畫。

  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和親切關懷下,西藏各族兒女正意氣風發、攜手同行,闊步走在新時代康莊大道上。


  黨的恩情記心間——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瞻遠矚、謀篇布局,為新時代西藏發展指明方向

  西藏林芝市318國道旁,巨柏林蔥郁挺拔,巴吉村的民居掩映其間。

  作為遠近聞名的富裕村,巴吉村2019年村集體經濟收入超1200萬元,村民人均純收入3.4萬元。

  這個西藏的小村莊,習近平同志曾兩次來過,并叮囑“千方百計幫助群眾增加收入,讓老百姓的日子越過越甜”。

  “按照總書記說的,我們大力發展村集體經濟,沒有一人在致富的路上掉隊。”巴吉村黨支部書記米瑪說。

  喜馬拉雅莽莽蒼蒼,群山起伏綿連,一座座高矗的山峰猶如無字豐碑,見證和記錄著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雪域高原發生的巨變。

(新華全媒頭條·圖文互動)(7)闊步走在新時代康莊大道上——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關心西藏工作紀實

  西藏雙湖亞阿木管護站工作人員在巡邏(2019年2月1日攝)。新華社記者 普布扎西 攝

  西藏和平解放近70年來,歷屆中央領導集體高度重視西藏工作、關心西藏人民。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站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高度,著眼于西藏同全國一道實現全面小康和現代化,為新時代雪域高原發展傾注了大量心血。

  作為我國重要的邊疆民族地區,西藏高寒缺氧,地處邊陲,反分裂斗爭任務艱巨。

  特殊的自然地理、歷史因素,決定了西藏是完善國家治理、實現全面小康、推進現代化建設的重點難點。

  黨的十八大以來,西藏進入了全力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長治久安的關鍵階段。維護西藏和諧穩定、實現西藏繁榮進步,是西藏各族干部群眾的熱切期盼,也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

  習近平總書記對于新時代如何治理西藏,進一步推進西藏長足發展和長治久安,實現西藏各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有著深刻的思考。

  “治國必治邊,治邊先穩藏。”

  2013年3月,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西藏代表團審議時,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治邊穩藏重要論述,強調西藏工作在邊疆治理、國家治理中的特殊地位。

  2015年8月,北京。

  黨的西藏工作歷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談會召開。在這次重要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系統闡述了黨的治藏方略:

  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社會主義制度,堅持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必須堅持治國必治邊、治邊先穩藏的戰略思想,堅持依法治藏、富民興藏、長期建藏、凝聚人心、夯實基礎的重要原則;

  必須牢牢把握西藏社會的主要矛盾和特殊矛盾,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對達賴集團斗爭的方針政策不動搖;

  必須全面正確貫徹黨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加強民族團結,不斷增進各族群眾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

  必須把中央關心、全國支援同西藏各族干部群眾艱苦奮斗緊密結合起來,在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中做好西藏工作;

  必須加強各級黨組織和干部人才隊伍建設,鞏固黨在西藏的執政基礎。

  這一方略,承接民主改革以來的西藏工作路線方針政策,緊密契合新時代發展需要,對西藏各項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

  方略的形成和發展,是對治藏規律的高度概括和總結,凝聚著習近平總書記對西藏工作的深刻思考。

  早在1998年6月,習近平同志就因福建對口援助任務而來到西藏考察。

  2011年7月,習近平同志作為中央代表團團長出席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慶祝活動,指出:“加快西藏發展、維護西藏穩定,既是中央的戰略部署和明確要求,也是西藏各族干部群眾的強烈愿望和共同責任。”

  2015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做好新形勢下的西藏工作,必須堅持黨的治藏方略。

  高瞻遠矚,把舵定向,方能行穩致遠。

  為了實現西藏長遠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在百忙之中,通過各種方式關心和指導西藏工作。

  ——2015年,西藏自治區成立50周年之際,在賀匾上題詞“加強民族團結 建設美麗西藏”;

  ——向“2019·中國西藏發展論壇”致賀信,希望西藏抓住發展機遇,建設美麗幸福西藏,繁榮優秀傳統文化,保護高原生態環境,實施更加積極的開放政策,廣泛開展對外交流合作,描繪新時代西藏發展新畫卷;

  ——2020年全國兩會期間專門聽取西藏工作匯報;

  ——確定“十二五”“十三五”期間中央政府支持西藏的一大批重點建設項目,制定了惠及西藏各族人民的一系列特殊政策;

  ——在中央統戰工作會議、中央民族工作會議、全國宗教工作會議、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分別發表重要講話,作出系列部署安排,進一步豐富了治藏方略的體系內涵;

  ……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西藏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論述,為做好西藏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開啟了西藏經濟社會發展和長治久安的新時代。

(新華全媒頭條·圖文互動)(5)闊步走在新時代康莊大道上——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關心西藏工作紀實

  這是西藏山南隆子縣隆子鎮忙措村的農民(2017年7月7日攝)。新華社記者 普布扎西 攝

(新華全媒頭條·圖文互動)(12)闊步走在新時代康莊大道上——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關心西藏工作紀實

  新搬入隆子縣玉麥鄉的居民在往新家搬藏式柜子(2019年4月8日攝)。新華社記者 晉美多吉 攝

  哈達獻給總書記——習近平總書記心系西藏,通過多種形式送來關懷,贏得西藏各族人民的衷心愛戴和擁護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心系西藏,通過多種形式給西藏各族人民送來關懷。

  2015年4月25日,尼泊爾8.1級地震波及西藏日喀則、阿里等地區。習近平總書記在短短十多天內,兩次對抗震救災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回想起5年前的那場大地震,日喀則市吉隆縣乃村巴桑老人感慨萬千。

  “如果沒有習近平總書記的關心、黨和政府的幫助,我們肯定過不了那個難關。新房子也是靠政府補助蓋的。”巴桑說,“我們藏族人民最大的心愿就是能把圣潔的哈達獻給總書記,獻給黨!”

  “希望你們珍惜學習時光,練就過硬本領,畢業后到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以仁心仁術造福人民特別是基層群眾。”

  今年2月21日,在全國上下全力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斗爭中,習近平總書記給在首鋼醫院實習的17名西藏大學醫學院學生回信。

  學習臨床醫學專業的旦真旺堆,正是寫信的學生之一。今年7月,受總書記回信的鼓舞,旦真旺堆放棄在西藏市縣一級醫院工作的機會,主動選擇到山南市貢嘎縣吉雄鎮衛生院做一名醫生,服務基層群眾。

(新華全媒頭條·圖文互動)(8)闊步走在新時代康莊大道上——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關心西藏工作紀實

  109歲的索朗卓瑪和曾孫女旦增宗吉(右一)、旦增央吉(左一)、丹增曲吉在自家的院子里(3月24日攝)。新華社記者 普布扎西 攝

  習近平總書記以深厚的人民情懷,贏得了西藏各族兒女的衷心愛戴。

  ——總書記心系西藏最基層,時刻把群眾冷暖掛心間。

  “現在到墨脫的路通了沒有?”2013年全國人代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同西藏代表團的全國人大代表交流中,關切地問來自林芝市墨脫縣的全國人大代表白瑪曲珍。

(新華全媒頭條·圖文互動)(9)闊步走在新時代康莊大道上——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關心西藏工作紀實

  空中俯瞰墨脫(2018年5月6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晉美多吉 攝

  “你們現在按照海拔高度的補貼落實了嗎?取暖費與拉薩有區別嗎?”2015年1月,在中央黨校第一期縣委書記研修班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同全國海拔最高的雙湖縣的縣委書記交流時,詳細詢問西藏及雙湖的情況,并叮囑要保護好當地生態。

  ——總書記關愛西藏干部,殷殷囑托催人奮進。

  拉薩市城關區納金街道塔瑪村黨委第一書記格桑卓嘎,曾3次同習近平總書記面對面交流。

  2013年3月9日,格桑卓嘎作為全國人大代表,第一次見到習近平總書記。總書記對她說“你辛苦了”,這句親切溫暖的問候讓格桑卓嘎十分感動。

  2015年9月30日,格桑卓嘎作為基層民族團結優秀代表受到習近平總書記特別邀請,到北京參加國慶活動,再次見到總書記。

  2017年3月11日晚,全國兩會少數民族代表委員茶話會現場,格桑卓嘎坐在習近平總書記身旁,匯報了塔瑪村告別窮村走上富裕道路的巨大變化,總書記高興地請她轉達對鄉親們的問候,祝大家日子越過越紅火。

  “我將不負重托,帶領全村過上更好的日子。”格桑卓嘎說。

  “長期以來,一代又一代共產黨員舍棄常人所擁有的、放棄常人所享受的,扎根雪域高原,矢志艱苦奮斗。”對于廣大黨員、干部在雪域高原的奉獻犧牲,習近平總書記充分肯定,并要求中央有關部門積極支持,解決好他們的后顧之憂。目前,西藏干部職工工資水平和年度休假天數已位居全國前列。

  ——總書記牽掛守土固邊的群眾,勉勵他們守護神圣國土,建設幸福家園。

  夏日的玉麥,松柏蒼翠,云霧繚繞。這個邊陲鄉,曾是西藏最難抵達的鄉之一,一度只有卓嘎、央宗姐妹和父親一家三口。

  2017年10月28日,黨的十九大勝利閉幕不久,一封來自北京的回信,讓這個偏遠鄉沸騰了。

  習近平總書記在給卓嘎、央宗姐妹的回信中提出,希望她們繼續傳承愛國守邊的精神,帶動更多牧民群眾像格桑花一樣扎根在雪域邊陲,做神圣國土的守護者、幸福家園的建設者。

  如今,玉麥人口已經增至234人,人均收入5萬余元。這個曾經的“三人鄉”,已成為幸福、美麗的小康鄉。

  “家是玉麥,國是中國。我們要守好這里的一草一木。”卓嘎說。

  ——總書記關注西藏宗教事務,推動宗教和順。

  “做好黨的宗教工作,把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堅持好,關鍵是要在‘導’上想得深、看得透、把得準,做到‘導’之有方、‘導’之有力、‘導’之有效,牢牢掌握宗教工作主動權。”對做好新形勢下宗教工作,習近平總書記有著深刻的論述。

  2015年6月10日,中南海。習近平總書記接受了班禪額爾德尼·確吉杰布的拜見。

  總書記勉勵班禪刻苦學習、努力修行,秉承十世班禪大師遺愿,秉承佛教眾生平等、慈悲為懷的理念,積極促進藏傳佛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努力成為一位具有精深佛學造詣和深受僧俗信眾愛戴的藏傳佛教活佛。

  在習近平總書記的關注推動下,新時代的西藏,堅持我國宗教中國化方向,愛國宗教人士作用得到充分發揮,宗教信仰政策得到全面落實,宗教事務管理規范有序,各種宗教、各個教派都得到尊重和保護,宗教和睦和順。

  ——總書記關心生態保護、文化傳承、教育發展,推動西藏各項事業蒸蒸日上。

  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亞洲水塔,是地球第三極,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戰略資源儲備基地,也是中華民族特色文化的重要保護地。

(新華全媒頭條·圖文互動)(6)闊步走在新時代康莊大道上——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關心西藏工作紀實

  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考的科考隊員在對羊卓雍錯進行深度測量,并標記沉積物巖芯(2019年7月22日攝)。新華社記者 晉美多吉 攝

  2017年8月,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在拉薩啟動時,習近平總書記致信祝賀,希望科考研究著力解決青藏高原資源環境承載力、災害風險、綠色發展途徑等方面的問題,為守護好世界上最后一方凈土、建設美麗的青藏高原作出新貢獻。

  《格薩爾王》是我國著名的少數民族史詩。在率中央代表團來西藏時,習近平同志來到西藏博物館,參觀西藏文化事業繁榮發展的圖片和實物,看到藏戲、史詩《格薩爾王》被列入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習近平同志充分肯定藏族優秀傳統文化得到保護發展。此后,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赴地方考察等場合,多次提及這部史詩。

  教育事業關系西藏的長遠發展。2018年10月,在西藏民族大學建校60周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發去賀信,希望學校貫徹黨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加強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自覺維護民族團結,全面推進學校各項工作,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厚愛如山,情深似海。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西藏的關心,使高原兒女受到巨大的鼓舞,積聚起磅礴的奮進力量。

  新時代新西藏——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藏家兒女正奮力書寫雪域高原長足發展和長治久安的新篇章

  拉薩市堆龍德慶區有個德慶村。過去,這里曾是一片荒郊,有不少人外出乞討,村子落了個“乞丐村”的綽號。

  如今,得益于黨的脫貧攻堅政策,經過村民們的努力,德慶村已成為靚麗富裕的鄉村。

  “日子過得更好了,年輕人都比拼趕超,感謝黨中央和總書記,讓我們過上了好日子。”土生土長的德慶村人,64歲的朗杰言語中帶著喜悅。

  “要繼續聚焦‘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落實脫貧攻堅方案,瞄準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狠抓政策落實”;“要鞏固‘兩不愁三保障’成果,防止反彈”。習近平總書記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的講話,擲地有聲,字字千鈞。

  2019年底,作為“三區三州”中唯一的省級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的西藏,最后一批19個貧困縣(區)正式退出貧困縣(區),標志著西藏全區基本消除絕對貧困。

  西藏大學教授圖登克珠說:“60多年前,在黨的領導下,西藏百萬農奴翻身解放。今天,在黨的領導下,困擾西藏千百年的絕對貧困問題基本消除,這是中國乃至世界減貧史上的奇跡,充分彰顯了中國共產黨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新華全媒頭條·圖文互動)(11)闊步走在新時代康莊大道上——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關心西藏工作紀實

  建設中的川藏鐵路拉林段(2018年10月16日攝)。新華社記者 普布扎西 攝

  時光如雅魯藏布江奔流,信念似喜馬拉雅山堅毅。

  進入新時代,西藏迎來了前所未有、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弘揚“兩路”精神,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

  今年6月20日7時,隨著藏木雅魯藏布江雙線特大橋主梁順利合龍,拉薩至林芝鐵路全線120座橋梁主體結構全部完成。

  這條“天路”全線16次跨越雅魯藏布江,地質條件復雜,橋隧比高達75%,預計今年底全線鋪軌完成。

(新華全媒頭條·圖文互動)(1)闊步走在新時代康莊大道上——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關心西藏工作紀實

  這是在西藏拉薩市曲水縣拍攝的公路與鐵路(2016年8月17日攝,無人機照片)。西藏已形成了公路、鐵路、航空的立體交通網絡。新華社記者 普布扎西 攝

  “新形勢下,要繼續弘揚‘兩路’精神,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對我們的殷殷囑托,也是‘天路’建設的重要保障。”中鐵十九局集團拉林鐵路工程指揮部指揮長何旭說。

  另一條“天路”也在抓緊建設中:用不到10年的時間,西藏主電網不僅實現了快速“升級換代”,還加速向更為偏遠的地區延伸覆蓋。

  7月26日,國家重點工程——阿里電力聯網工程全線貫通,成為繼青藏、川藏、藏中電力聯網工程之后的第4條“電力天路”。工程正式投運后,將徹底解決阿里電網孤網運營問題,為偏遠地區的農牧民帶來更多便利。

  ——各民族手足相親守望相助,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深入人心。

  “千里之外,疫情面前,你們不是親人,勝似親人!”走出隔離病房、擺脫病毒折磨的小張向醫護人員深深鞠躬。

  今年年初,從湖北進藏旅游的小張,被確診為西藏唯一的新冠肺炎患者。由藏族、漢族、回族、土族等多民族組成的西藏自治區第三人民醫院醫護團隊,上演了“一座醫院、一個病人”的醫者仁心故事。

  類似的民族團結佳話同一時間也在湖北武漢傳頌。春節期間,有62名西藏學生的家長到武漢看望在那里就讀的孩子,因為疫情滯留在學校周邊。

  武漢市教育局為他們協調安排免費食宿,學生家長也成立臨時黨支部,幫助搬運蔬菜等物資。臨時黨支部書記巴桑次仁說:“這次疫情讓我們再次感受到中華民族一家親的溫暖力量。”

  民族團結是西藏各族人民的生命線。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西藏工作的著眼點和著力點必須放到維護祖國統一、加強民族團結上來。

  將每年9月作為西藏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月;將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區創建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

  今年1月,《西藏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區創建條例》在自治區人代會上全票通過,并于5月1日起正式施行。這是西藏貫徹黨中央“依法治藏”重要原則的立法舉措。

  如今,越來越多的人來藏興業創業,許多西藏籍高校畢業生在其他省區市就業,西藏民族團結基礎不斷夯實,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深入人心。

  ——神圣國土得到守護,幸福家園安定祥和。

  沿著曲折的帕里河逆流而上,穿過河谷、險灘、懸崖,站在雪山頂上極目遠眺,一個形似“堡壘”的村落出現在眼前。

(新華全媒頭條·圖文互動)(10)闊步走在新時代康莊大道上——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關心西藏工作紀實

  中國海拔最高鄉普瑪江塘境內的邊境小康村(4月15日攝)。新華社記者 普布扎西 攝

  這便是西藏阿里地區札達縣楚魯松杰鄉巴卡村。雪峰矗立,山高谷深,這里是西藏最難抵達的邊境村莊之一。

  45歲的次白益西和妻子頓珠桑姆今年一開春,就從阿孜冬季牧場遷回邊境小康村的新房里。新房臥室、客廳、廚房、儲物間、廁所劃分合理,寬敞的院落能種菜養花。

  “這得益于國家實施的邊境小康示范村項目。現在我們吃穿不愁,家園越來越美,政府還發放邊民補貼。”次白益西說,“我們安心守邊的信心更足了。”

  2018年以來,西藏大力實施以“神圣國土守護者、幸福家園建設者”為主題的鄉村振興戰略,邊境地區群眾生活大幅改善,廣大邊民像格桑花一樣扎根在雪域邊陲,守護著國境的安寧和萬家的平安。

  ——生態環境得到保護,國家生態安全屏障不斷筑牢。

(新華全媒頭條·圖文互動)(2)闊步走在新時代康莊大道上——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關心西藏工作紀實

  易地搬遷中的西藏雙湖縣牧民(2019年12月23日攝)。新華社記者 覺果 攝

  2019年底,雙湖縣約2900人向南跨越近千公里,搬遷到了雅魯藏布江北岸。這是西藏極高海拔地區生態搬遷規劃的一部分。退出的土地,將“歸還”給大自然。

  曾飽受風沙侵擾的雅魯藏布江山南段,如今已形成一道長160多公里、平均寬約1.8公里的“綠色長城”,成為極高海拔地區群眾遠離惡劣高寒天氣的新家園。這是西藏生態建設發揮社會效益的一個縮影。

(新華全媒頭條·圖文互動)(3)闊步走在新時代康莊大道上——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關心西藏工作紀實

  雅魯藏布江岸邊綠樹成蔭,好似一道綠色長廊(6月27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晉美多吉 攝

  近年來,西藏自治區黨委和政府切實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西藏生態保護提出的要求,推進美麗西藏建設。全區45%的區域列入最嚴格保護范圍,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世界上環境質量最好的地區之一。

  ——教育醫療事業不斷進步,為長遠發展提供智力支持。

  一排排藏式風格濃郁的教學樓里,電子白板等多媒體教學設備一應俱全,塑膠跑道、籃球場上人影攢動。

  位于拉薩教育城的拉薩江蘇實驗中學,是全國率先實行“組團式”援藏的學校,由江蘇省人民政府投資建設,2014年9月1日正式開辦。

  “就教育現代化條件來說,即便放在江蘇省,學校的硬件建設也是一流的。”拉薩江蘇實驗中學校長馬華說,學校目前有20名教師“組團式”援藏,學校的校長、副校長、德育主任、教務主任均由援藏教師擔任。

  得益于先進的教學理念,拉薩江蘇實驗中學中考成績2017年至2019年連續三年位列拉薩第一,被譽為“家門口的內地西藏班”。

  新時代的西藏,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努力培養愛黨愛國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要求,涵蓋學前教育、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特殊教育的比較完整的現代教育體系已經形成,各族人民受教育權利得到充分保障。

(新華全媒頭條·圖文互動)(4)闊步走在新時代康莊大道上——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關心西藏工作紀實

  在西藏山南市第一高級中學,來自湖北省襄陽的援藏老師蔡春亭(中)和本地老師次仁曲旦(右后)指導學生做化學實驗(2019年5月7日攝)。新華社記者 張汝鋒 攝

  近年來開展的教育、醫療等人才的“組團式”援藏工作,為西藏各族群眾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民生福祉。

  自2015年醫療人才“組團式”援藏工作實施以來,北京協和醫院、北京大學多家附屬醫院以及7省市已選派800多名醫療人才“組團式”援助西藏,共創建6家“三級甲等”醫院,幫帶721個醫療團隊2031名本地醫務人員,填補千余項技術空白,實現371種大病不出藏。

(新華全媒頭條·圖文互動)(13)闊步走在新時代康莊大道上——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關心西藏工作紀實

  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神經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趙繼宗(左二)來到西藏自治區第二人民醫院,為患者做腦動脈腫瘤手術,并對西藏當地醫院醫生進行現場指導(2019年9月17日攝)。新華社記者 晉美多吉 攝

  高原人民更不會忘記,為了西藏的發展,20多年來,一批批來自全國各地、各行業的援藏干部帶著黨中央的深切關懷,舍小家、顧大家,為雪域高原奉獻出青春。

  雅魯藏布江奔流不息,傳頌著攜手奮進的動人故事。

  2019年,西藏地區生產總值達1697.8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1959年的1.74億元增長了約205.8倍,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37410元和12951元,人均預期壽命由和平解放初期的35.5歲提高到70.6歲,一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新西藏屹立于地球之巔。

  在高原上工作,最稀缺的是氧氣,最寶貴的是精神。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西藏各族兒女不斷為“老西藏精神”注入新時代內涵,團結一心、同舟共濟,擼起袖子加油干,攜手奮進新時代。

  生活在這片古老而神奇土地上的人們堅信:明天一定更美好!(參與記者:陳尚才)

【作者: 】  【發表時間:2020/8/28】  【打印本頁】  【關閉窗口
 
和諧陜西網 銅川慈善協會 渭南文物旅游網 環球網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 國際日報 中國檢察網 中國法院網
人民日報 新華網 央視網 中國公安 中國文物信息網 太華索道 陜西 西部法制報


網站備案:陜ICP備14008634號-1       投稿信箱:2569427969@qq.com 

地址:中國·咸陽        電話:131-5212-8066       傳真:029-33765110

您是第 位客人

版權聲明:本網站所刊內容未經本網站及作者本人許可,不得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等,違者本網站將追究其法律責任。本網站所用文字圖片均來自作者投稿和公共網站,凡圖文未署名者均為原始狀況,但作者發現后可告知認領,我們仍會及時署名或依照作者本人意愿處理,如未及時聯系本站,本網站不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