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操视频在线/国偷自产AV一区二区三区/欧洲黄网站/国产无套粉嫩白浆免费观看

  您好,歡迎光臨《絲路情韻》網, 網址:www.siluqingyun.com; www.tj-hsx.com  投稿信箱:2569427969@qq.com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網站首頁    絲路要聞    魅力西部    國外風情    絲路在線    絲路頭條   多彩渭南    法制之窗    反腐打黑    絲路論壇    軍事瞭望    公益慈善    秦聲秦韻    東盟在線
光影華山    今日華山    人文華山    山水華陰     驢友在線    文化在線    紅樹林影視   財富人生    企業家風彩    景點推介    旅游世界    軍旅在線    杏林風景    農業科技
西部公安    西部檢察    西部法院    資源與環保   歷史名勝    歷史典故    傳奇故事    歷史名人    藝術精品    社會萬象    旅游文化    傳統工藝    奇石根雕   民間藝術
華陰政法      攝影家      風光攝影      人物攝影     書畫長廊    名人書畫      綜藝在線      小說       散文       詩歌       劇本      雜文隨筆      紀實文學    生活百科
 
   □ 絲路在線
· 全球瞭望丨阿曼媒體:美軍 ..
· 人民觀察 | 三個關鍵詞 ..
· 金秋時節處處好“豐”景 ..
· 陜西渭南一公交女司機暴雨 ..
· 網信部門公開曝光第四批涉 ..
· 第四屆消博會丨創新消費融 ..
· 青瓦土墻 溪水潺潺(走 ..
· 新年好消息!房貸利率又降 ..
· 中央軍委舉行晉升上將軍銜 ..
· 油價6連降 ..
詳細內容
大道康莊青海篇 大美青海,好生態讓百姓日子美起來!
大道康莊青海篇

大美青海,好生態讓百姓日子美起來!

唐維紅 馬盛楠 李娜 李彤 丁濤 甘海瓊 蔣瑩

2020年08月24日12:58  來源:人民網

一條筆直的柏油路,沿著兩邊整齊的新房,通向村子盡頭。順著柏油路走進一座木質結構、干凈整潔的小院,這里是青海省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班彥新村村民呂有榮老人的家。

“當年習總書記來的時候這條柏油路還沒修好,如今路好了,村子也更美了。”呂有榮提到這些年來村子里的新變化,臉上的皺紋都跟著笑開了花。

2016年,為解決班彥村山上129戶村民的出行、吃水、就醫等難題,青海省將老班彥村五社、六社列入易地扶貧搬遷規劃。

同年8月23日,在青海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建設中的班彥新村,踩著尚未硬化的路面,入戶察看,同村民親切交談。總書記握著呂有榮的手,關切地詢問他的身體情況。

“多虧黨的政策好,這幾年日子越過越舒坦。”呂有榮回憶當年的情景難掩激動,他告訴記者,易地搬遷前,他們吃水都要走幾里山路到山下去,搬遷后打開水龍頭就出水。他還靠著好政策流轉了幾十畝地,自己搞起養殖。日子好了,收入不愁,孩子上學不愁,家里添置了不少新家具。變化說不完,老人和老伴打開了話匣子,臉上的笑意也沒斷過。

易地搬遷,只是青海生態立省、綠色發展脫貧路上的一個縮影。這場戰役中,青海還有哪些亮點和故事?人民網大道康莊全媒體調研行青海團沿著西寧、海東、黃南、果洛、玉樹......一路追問,一路探尋,一路收獲,一路驚嘆!

綠:生態立省 端好金飯碗

8月初的青海湖,游客熙熙攘攘,青海省內各景點也熱火朝天。但在久負盛名的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縣的年保玉則,記者卻未見到一名游客——因為這里是“三江源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地帶。

2018年4月,年保玉則將生態保護擺在了首要工作上,全面停止對外開放。“僅2017年景區就接待游客10.6萬人次。”年保玉則景區保護管理局宣傳營銷部主任華青多杰說,近年游客的增多給年保玉則帶來了不小的生態壓力。景點停止一切旅游經營活動后,管理局將工作重點由景區服務轉變為生態保護。對違規搭建的攤點和建筑全部拆除,安排人員24小時值守。

年保玉則保護區內,五顏六色的小花鋪滿湖岸。劉歡攝

保護生態,已成為青海人心有靈犀的默契。不僅在草原、荒山,也在城市之間。

“栽一棵樹比養個兒子都難。”過去的果洛和西寧都廣為流傳的這句話,是這兩地種樹難、綠化難的真實寫照。

“以前冬天一陣風,垃圾從鎮東頭刮到西頭。”談到幾年前果洛州瑪沁縣大武鎮綠化前的窘況,果洛州林業和草原局綜合科科長多才滿臉苦笑。2015年,大武鎮響應國家政策號召開始城鎮造林。歷經企業合作、全鎮動員、百姓參與等一連串操作,換來如今大武鎮的鳥語花香。

“以前果洛在人的眼中只有‘高’和‘畏’,現在要讓大家眼中有‘美’與‘和’。”果洛州委書記武玉嶂說,秘境果洛正發生著變化。

這種變化,果洛人感受到了,西寧市民感觸也很深。

“以前這滿山都是光禿禿的。”90后的阿甘是土生土長的西寧女孩,這些年看著曾被視為“綠化禁區”的西寧南山北山一點點變綠。甘河工業園區6540畝工業用地,建成園博園,相當于放棄了每年170多億元的工業產值;北川河濕地公園景觀綠化工程拆遷面積143萬平方米,1919戶,8116人;全市動員,義務植樹,已經成為西寧人的生態習慣……如今,西寧的森林覆蓋率已經由30年前的7.2%提升到79%,西寧的公園越來越多,西寧人的幸福感越來越強。

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感到幸福感提升的,還有距離西寧170公里的黃南藏族自治州同仁縣黃乃亥鄉村民索南項秀和村里的鄉親們。

黃乃亥鄉多年來一直流傳著“寧肯給桶奶也不愿給碗水”的說法。這里平均海拔近3000米,加上濕陷性黃土土質,水的問題最讓村民“鬧心”。早在2009年,黃乃亥鄉就實施了全鄉人畜飲水新建工程,可由于管線長、地形復雜等問題,供水主管道經常破損。尤其到了冬天管道經常被凍裂,村民還是得時不時“背水喝”。人畜飲水也成為全鄉脫貧攻堅一塊硬骨頭。

飲水安全是脫貧攻堅“兩不愁三保障”重要指標之一,2019年,天津援青指揮部投入730萬元實施了黃乃亥鄉重點貧困村人畜飲水安全工程項目。同年10月20日,工程項目全線完工,比原計劃提前84天通水,徹底解決了多年來群眾吃水大難題。

“以前洗臉水都是全家人輪流用,不舍得倒,現在通了自來水,蓋新房都不發愁水了。”索南項秀一邊說著,一邊擰開家里的水龍頭,熱情地邀請記者嘗一嘗這舒心的甘甜。

好生態讓老百姓的日子好了起來,也讓貧困戶們的錢包鼓了起來。

西寧市朔北藏族鄉邊麻溝村是個高寒偏遠的小山村,因為窮,好幾年村里人都娶不上媳婦。

“我壓上了500萬元‘家當’,村里的黨員干部帶頭湊了20萬元,還申請了政府資金支持,流轉了600余畝村民土地,這就是‘邊麻溝花海’景區的雛形。”2011年,在外面干得風生水起的李培東在鄉親們的期盼下,回鄉當了村黨支部書記。借助東西部扶貧協作打造扶貧產業園的機會,村里打造的旅游產業一年比一年景氣。到2019年“花海”景區收入430萬元,全村農家樂發展到63家,村集體經濟收入21萬余元,村民人均支配收入1.48萬元。

邊麻溝村民在花海里的幸福生活。劉歡攝

“早些年因為樹木砍伐和過度放牧,村里兩邊的山都禿了。現在吃上‘旅游飯’,大家對環境保護可上心了,植被覆蓋率達到了70%。” 吃上生態飯的村民們,愈發知道生態對生活的重要性。

在玉樹藏族自治州委書記吳德軍的辦公室有一個特殊的證書,上面刻著28個漢字,明確他是長江、瀾滄江、黃河、扎陵湖、長江園區、瀾滄江園區(玉樹段)的總河長。

“我在位的時候要把這個證書掛在辦公室,退休了也要把它帶回家里。”和吳德軍一樣,生態是無數青海人一生的堅守。

四只黑頸鶴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隆寶灘濕地覓食。隆寶保護站供圖

青海湖裸鯉資源蘊藏量比2002年增長近36倍,藏羚羊由上世紀90年代的不足3萬只穩定在7萬多只,普氏原羚從300多只恢復到2000多只,青海湖鳥類種數由189種增加到225種,各類自然保護地成為野生動物繁衍生息的樂園……2020年青海省《政府工作報告》中,這一串串數字,見證了青海這些年來生態文明建設與脫貧攻堅戰共贏帶來的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援:發展有溫度 民生有厚度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玉樹街邊的餐館里傳出歡快的藏族歌曲,人們在格薩爾王廣場散著步,大街小巷滿是煙火氣息,這座云端之城格外迷人。

結束了一天的工作,24歲的藏族姑娘求永才藏拿起手機,點外賣、刷信息。“現在大城市有的,玉樹都有。特別是近幾年的發展,讓一些外出工作的人回到玉樹都感嘆,家鄉發展一年一個樣。”

10年涅槃,從大地震后的斷壁殘垣,到美麗吉祥的高原新城,再到榮獲全國衛生城市,爭創全國文明城市,新玉樹屹立在三江源頭。

玉樹州的建設與發展,除了自身努力外,離不開對口城市北京市的支援。自2010年中央作出對口支援青海的重大決策以來,北京、天津、上海、山東、江蘇、浙江6省市分別與青海6州結對幫扶,縮小青海與全國發展水平的差距。

結對幫扶,優勢互補,在援助青海發展的模式上,不同省市也在探索各具特色的路徑。

對北京市扶貧協作和支援合作工作領導小組青海玉樹指揮部黨委委員馬晨的采訪,從夜里21點等到了23點。“剛從一個會上下來”,他說,“首善標準、首創精神”是北京援建玉樹的工作思路,特別是在教育、醫療等民生領域加大幫扶支持。

以教育幫扶為例,馬晨說,通過“異地辦班”促進玉樹高中學生在東部省份獲得優質教育,通過“異地辦校”解決學生不出青海獲得教育資源,通過“異地培養”為玉樹培養實用人才。“北京援建的不是學校,而是一套教育培養體系,幫助玉樹把人才培養出來。”

“首善標準、首創精神”體現在方方面面。玉樹市城管服務中心,與北京市東城區對接網格化管理,打造現代化城市治理體系;幫助玉樹州人民醫院,通過三級綜合醫院審評,提高了區域公共衛生服務能力;京玉兩地產業深度合作,支持玉樹企業規模化、品牌化發展,布局全產業鏈條合作……

玉樹州人民醫院新生兒救治在北京援建下跨越發展。陳安陽攝

8月2日,在距離玉樹州600余公里的果洛州瑪沁縣第二民族小學,師生們獲得了一件特殊的禮物——“夢想教室”。

在“夢想教室”里,師生們能夠享受到來自上海的基金會提供的37門課程和為期5年的師資培訓。這是上海援青“社社合作”,引導社會組織參與援助的新探索。

馮志勇是上海市農業農村委副主任,作為上海市第四批援青干部,2019年他來到果洛州擔任副州長。馮志勇對人民網記者表示,社會幫扶與政府幫扶能夠形成互補,有些項目通過社會機構的參與,做到了小而美,提升幫扶效率。

今年5月份,借助上海的消費市場,通過直播帶貨模式,兩個小時就有近3000萬元青海的牦牛產品被認購;牽線上海的農科院所幫助果洛發展高原人工栽培羊肚菌產業;借力上海金融中心優勢,為果洛吸引外部資金。

8月的青海,正是最美季節,幾輛旅游大巴緩緩駛進黃南州尖扎縣德吉村。這里曾經是“荒灘灘”,現在成了“高原小三亞”,依山傍水的露天沙灘、藏式住宅、悠閑的生活廣場……近年來,經過天津援青干部和當地政府、百姓的努力,德吉村旅游產業紅火起來。

易地扶貧搬遷后的德吉村村貌整潔,發展起鄉村旅游業。劉歡攝

“我們正在和天津援建同事一同出謀劃策,打造集旅游、康養、藏醫一體化的產業模式”,德吉村支部書記拉毛卓瑪說,天津援建干部給人最大的感受是人在、心在。

“援青人,應該是個什么樣?”天津援青指揮部副總指揮、黃南藏族自治州委組織部副部長崔德行對人民網記者說,“‘援友們’從‘白臉蛋’變成了‘高原紅’,但這就是該有的樣子嘛!”

崔德行說,近年來天津開展了“名醫進黃南”“名師進黃南”等系列活動。開創了青海跨省醫保聯網結算的先河,促成了津青校際合作。通過雙方區與縣、社區與鄉鎮的進一步對接,讓援建更為豐滿。

10年援青,花開高原,碩果頗豐。注資金、抓機制、筑平臺、區域聯手、民間攜手,援青援出了源源不絕精神動力。在青海6州,寫滿了與6省市攜手、努力和奮進的幸福故事。

智:智慧城市 打造小康“軟實力”

“當前青海已具備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堅實基礎,我們要咬定青山不放松,用行動兌現莊嚴承諾。”2020年青海省《政府工作報告》吹響了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沖鋒號。

如果說“一脫貧、兩翻番、四實現”是實現全面小康的“硬指標”,民生保障水平就是彰顯全面小康水平的“軟實力”。其中,醫療和教育老百姓尤為關注。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

包蟲病為人畜共患寄生蟲病,是危害牧區人民健康的一大頑疾。依托精準篩查和大數據系統,目前玉樹全州包蟲病患者存量已經摸清,有望實現包蟲病患者“清零”。

此外,玉樹州人民醫院還大力推動遠程醫療,將疑難影像資料傳回北京,老百姓在鄉村也能享受到北京的醫療服務。

醫療代表了老百姓對小康生活“最眼前”的關切,教育則關乎小康生活所能到達的遠方。

震后10年,玉樹的教育也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開啟了新篇章。災后重建后,玉樹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加大投入、深化改革。“大家對教育的觀念有了很大的轉變。”玉樹州教育局黨組書記周明邦說。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涉及到方方面面,從百姓生活到公共基礎服務,智慧城市勾勒出青海人小康生活的新愿景。

2019年11月,西寧市市民中心正式揭牌運行,行政審批、政務服務、便民服務等144個大項、389個小項的事務“一扇門”內全能辦,這里成了幸福西寧的“城市會客廳”。

西寧市民中心成為幸福西寧的“城市會客廳”。劉歡攝

依托5萬余路視頻監控、50個專題圖層、9122萬條數據支撐、58家單位96個信息系統,西寧的“城市大腦”城市運行指揮中心可以實時掌握全市交通狀況,水、空氣質量相關指數以及不文明行為、突發事件等。

“我們強化了應急指揮、城市管理、民生服務和輔助決策功能,智慧城市讓市民的生活更美好。”城市運行指揮中心負責人杜震說。

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落下。建設全面小康,要推進城鄉融合發展,讓廣大農牧民同步共享幸福生活。在省會西寧800公里外的玉樹,老百姓也感受到了智慧城市的便利。

玉樹網格化精細管理系統為全市重度殘疾人配備“一鍵通”。李娜攝

玉樹為全市孤寡老人和重度殘疾人配備智慧救助“一鍵通”,實現轄區內孤寡老人和殘疾人足不出戶就能享受到專業化的一鍵求助和一鍵受理全方位救助服務。“我眼睛看不見,好多事都辦不了,現在有急事可以直接給網格員尕松拉毛打電話。”玉樹市德寧格社區居民江揚說。

近年來,玉樹將全市劃分為75個片區,每個片區的網格員都承擔著片區內問題發現、監督解決、政策宣傳、服務百姓等職能。網格員成了服務基層群眾的貼心人,有困難找網格員已經成為老百姓的共識。

“全市電力、市政、民政等涉及城市管理的20多個部門都在服務中心設有委派人員,一旦接到群眾和網格員的情況反映,會第一時間轉交相應部門處理。”玉樹市智慧城市管理服務中心副主任尼瑪措毛說。

2019年,青海剩余的17個貧困縣、170個貧困村、7.7萬貧困人口摘掉貧困帽子,這意味著全省14.55萬戶、53.9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實現脫貧。

新:育綠色動能 建大美青海

鎂合金輪轂、PVC納米復合強化裝飾板、太陽能充電寶……在7月23日至26日舉辦的第二十一屆青洽會上,生態經濟、循環經濟、數字經濟、飛地經濟等新的參展元素,大到產業布局、小到精細產品,無不展示著青海新魅力。

在青海,培育發展新經濟新業態新動能,正成為引領結構優化、促進轉型升級、構建具有青海特色的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抓手。

玉樹州曲麻萊縣第二完全小學,隨風飄揚的五星紅旗在湛藍的天空格外醒目。孩子們熱情地與記者們打招呼,一張張笑臉暖化于心。

“過去學校都是靠燒牛糞或煤炭取暖,現在實現了清潔能源供暖,既提升了溫度,又保護了環境。”曲麻萊縣縣長尼瑪扎西說,2018年,縣里先行對學校、敬老院、黨政部門等公共場所進行供暖改造,拉開了清潔取暖的序幕,做到了“草原美、家庭美、生活美”。

曲麻萊的變化是青海清潔能源、循環經濟的一個縮影。2020年5月9日至8月16日,青海連續100天對三江源地區16個縣和1個鎮全部使用清潔能源供電,刷新了全清潔能源供電的新紀錄。“綠電百日”推進可再生能源參與電力市場化交易,提高了清潔能源就地消納比重,打造“綠電轉型、綠電扶貧、綠電惠民、綠電共享、綠電制造”的區域名片。

瑪沁縣110千伏云寶扶貧光伏電站2019年6月投運建成。唐宋攝

青海省能源局副局長歐陽萬江在接受人民網采訪時說,清潔能源不僅解決產業發展的問題,更讓老百姓同步享受到清潔能源發展的紅利。

“更可喜的是,2020年6月28日,青海-河南±800kV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全線通電,沿著這一綠色電力大通道,‘青豫直流’每年將向河南輸送清潔電量400億千瓦時,具有產業開發、生態改善的示范意義。”歐陽萬江說。

除了新能源產業,青海在“生態青海、綠色農牧”上做起了特色文章。在久治縣的青海天空牧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昔日散落在草原上隨處可見的堆堆牛糞在新思路的指引下成了致富的寶貝。

“漫山遍野的牛糞是寄生蟲生長的溫床,通過技術處理,可以實現資源利用。”久治縣扶貧開發局局長滕亞廷說,這幾年隨著推廣以牛糞為原材料生產的有機肥,形成了生態良性循環的可喜局面。 2020年以來,有機肥訂單已接近1萬噸,初步估算可實現年產值800萬元以上。”滕亞廷說。

“來,嘗一嘗我們海拔4000米的牦牛肉,只是放了一點點鹽,煮了一下。”“嗨,真不錯!”在果洛金草原有機牦牛肉加工公司,負責人馬良熱情招呼大家一起品嘗。

馬良說,目前公司年產值達到8000萬元,年銷各類牛羊肉類制品1600余噸。正是“生態青海、綠色農牧”區域品牌,讓綠色、有機、高品、安全給了企業發展的廣闊空間。

不斷突破發展障礙與瓶頸,讓青海經濟“飛起來”。發展“飛地經濟”,也是青海省各州資源互補和經濟協調發展的新探索。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近幾年作為青海省發展“飛地經濟”的承接地,與牧區六州合作共贏積累了經驗案例。

在格爾木市,依托藏青工業園建設,現有注冊企業256家,累計完成投資44.79億元,實現產值237.78億元,創造稅收31.7億元。

經濟的發展,離不開人才的支撐。驟雨初停,在曲麻萊縣農牧民就業創業服務中心,叮叮當的鍛銀敲擊聲、汽車維修電焊聲、一排排繪制唐卡的身影,一同構成了亦動亦靜的創新創業氛圍。培訓一技,就業一人,脫貧一戶。曲麻萊將把培訓學員納入“職業教育”和縣級財政預算規劃范圍,已完成了培訓1783人,占總培訓計劃的47%。

玉樹州曲麻萊縣牧民參加統一的技能培訓。唐宋、陳安陽攝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

“孩子上好學,自己接到更多的裝修訂單”,是易地搬遷戶白麻加的“小康”;

“讓‘扶貧花’結出更多‘幸福果’”,是西寧市大通縣朔北藏族鄉邊麻溝村黨支部書記李培東和村民的“小康”;

“農家樂越來越紅火”,是黃南州德吉村加太全家的“小康”……

如今,青海正全力“補針”“點睛”,進一步鞏固脫貧成果。小康不是夢,小康就在老鄉們努力奔跑、擼起袖子加油干的康莊大道上,小康就在大人、孩子的笑臉上。(楊陽對本文亦有貢獻)      

【作者: 】  【發表時間:2020/8/25】  【打印本頁】  【關閉窗口
 
和諧陜西網 銅川慈善協會 渭南文物旅游網 環球網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 國際日報 中國檢察網 中國法院網
人民日報 新華網 央視網 中國公安 中國文物信息網 太華索道 陜西 西部法制報


網站備案:陜ICP備14008634號-1       投稿信箱:2569427969@qq.com 

地址:中國·咸陽        電話:131-5212-8066       傳真:029-33765110

您是第 位客人

版權聲明:本網站所刊內容未經本網站及作者本人許可,不得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等,違者本網站將追究其法律責任。本網站所用文字圖片均來自作者投稿和公共網站,凡圖文未署名者均為原始狀況,但作者發現后可告知認領,我們仍會及時署名或依照作者本人意愿處理,如未及時聯系本站,本網站不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