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操视频在线/国偷自产AV一区二区三区/欧洲黄网站/国产无套粉嫩白浆免费观看

  您好,歡迎光臨《絲路情韻》網, 網址:www.siluqingyun.com; www.tj-hsx.com  投稿信箱:2569427969@qq.com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網站首頁    絲路要聞    魅力西部    國外風情    絲路在線    絲路頭條   多彩渭南    法制之窗    反腐打黑    絲路論壇    軍事瞭望    公益慈善    秦聲秦韻    東盟在線
光影華山    今日華山    人文華山    山水華陰     驢友在線    文化在線    紅樹林影視   財富人生    企業家風彩    景點推介    旅游世界    軍旅在線    杏林風景    農業科技
西部公安    西部檢察    西部法院    資源與環保   歷史名勝    歷史典故    傳奇故事    歷史名人    藝術精品    社會萬象    旅游文化    傳統工藝    奇石根雕   民間藝術
華陰政法      攝影家      風光攝影      人物攝影     書畫長廊    名人書畫      綜藝在線      小說       散文       詩歌       劇本      雜文隨筆      紀實文學    生活百科
 
   □ 絲路在線
· 全球瞭望丨阿曼媒體:美軍 ..
· 人民觀察 | 三個關鍵詞 ..
· 金秋時節處處好“豐”景 ..
· 陜西渭南一公交女司機暴雨 ..
· 網信部門公開曝光第四批涉 ..
· 第四屆消博會丨創新消費融 ..
· 青瓦土墻 溪水潺潺(走 ..
· 新年好消息!房貸利率又降 ..
· 中央軍委舉行晉升上將軍銜 ..
· 油價6連降 ..
詳細內容
充滿希望的田野 大有可為的熱土——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吉林紀實
充滿希望的田野 大有可為的熱土——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吉林紀實
2020-07-26 00:26:52 來源: 新華網

  新華社長春7月25日電 題:充滿希望的田野 大有可為的熱土——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吉林紀實

  新華社記者張曉松、朱基釵 人民日報記者杜尚澤


  這是一片充滿希望的田野——

  深入推進東北振興發展,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從全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到深入推進實施新一輪東北振興戰略、再到支持東北地區深化改革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黨中央的戰略部署一以貫之、不斷強化,為東北振興發展帶來新的希望。

  這是一片大有可為的熱土——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先后6次到東北地區調研,為東北振興發展傾注了巨大心血。

  “東北來得比較多,我十分關心這里的振興發展。這片土地為我們國家的革命、建設、改革作出了卓越貢獻。新的形勢下如何繼續推進東北振興發展?這次我是帶著這個思考來的,同時也為謀劃下一個五年的發展進行調研。”

  2年前,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東北三省,主持召開深入推進東北振興座談會,為推動新時代東北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擘畫藍圖。

  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歷史交匯期的關鍵時點,習近平總書記再次來到東北,深入吉林省的農村、社區、科技園區、企業考察調研,為這片熱土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進一步指明方向、注入新的發展動力。

  新時代東北地區正醞釀著新的突破,前景廣闊,大有可為。

  (一)希望的田野

  “總書記您看,現在這玉米又高又壯,長勢喜人,再過兩個月就成熟了,到時候一畝地可以打800多公斤糧食,今年我們又將迎來大豐收。”

  7月22日下午,松遼平原腹地,吉林省四平市梨樹縣國家百萬畝綠色食品原料(玉米)標準化生產基地核心示范區,習近平總書記憑欄遠眺,玉米地一望無邊、綠浪滾滾。

  7月22日至24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吉林省考察。這是7月22日下午,習近平考察四平市梨樹縣國家百萬畝綠色食品原料(玉米)標準化生產基地核心示范區地塊。 新華社記者 鞠鵬 攝

  這是5年間習近平第三次到吉林考察。這次來,第一站就走進豐饒的黑土地,調研一件頭等大事——糧食生產。

  “前年在黑龍江建三江看了水稻,這次我來看看玉米。”玉米地頭,習近平談及此行初衷,“今年夏糧豐收大局已定,關鍵就看秋糧了。今年災害不少,我很關心東北這里的農作物長勢。”

  正值抽雄吐絲期,玉米頂端的花穗,在陽光下閃著金黃。十來架無人機正在進行噴灑作業。

  吉林省農業農村廳負責同志匯報:今年吉林全省糧食作物種植面積增加了83萬畝,玉米保苗率達到96.06%,是近5年來最好水平,玉米、水稻、大豆三大品種現在的株高比去年同期都高,同時在防災減災方面也增加了投入。

  看著眼前的玉米長勢,聽了情況匯報,習近平強調:“糧食是基礎啊!要加強病蟲害防治,爭取秋糧有好收成,為全年糧食豐收和經濟社會發展奠定基礎。”

  梨樹縣是全國糧食生產5強縣之一,也是黑土地保護利用的試驗田。從2007年起,這里開始探索以玉米秸稈覆蓋、全過程機械化生產技術為核心的梨樹模式,形成糧食增產和黑土保護的疊加效應。

  頂著烈日,習近平總書記步入玉米地深處,走到黑土斷面觀測點近距離察看黑土保護情況,并同在場的農業專家攀談起來。

  7月22日至24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吉林省考察。這是7月22日下午,在四平市梨樹縣國家百萬畝綠色食品原料(玉米)標準化生產基地核心示范區地塊,習近平走進玉米地,了解農業科技研發利用、黑土地保護情況。 新華社記者 燕雁 攝

  來自中國農業大學的李保國教授已在梨樹縣扎根搞科研10多年。他指著挖開的黑土層剖面告訴總書記,這個地方的黑土層原先至少有60厘米厚,自清代末年開始開墾以來,加上風蝕水蝕,每年要減少3毫米左右。

  “100多年了,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再過幾十年,恐怕就要消失殆盡了。”總書記不無憂慮地說。

  “我們想了個辦法,把玉米秸稈還田,就像給黑土地蓋了一層被子,不僅可以防止風蝕水蝕,起到抗旱保墑作用,秸稈腐爛后還可以增加土壤有機質。土質松軟,玉米根系扎得更深了,還能抗倒伏。”李教授向總書記詳細介紹保護黑土的梨樹模式。

  “這個模式總結推廣了嗎?”總書記關切地問。

  “梨樹縣已經推廣了200萬畝,全省推廣了1800萬畝,計劃推廣到4000萬畝。”

  “這個工作很重要!”習近平總書記語重心長地說,“東北是世界三大黑土區之一,是‘黃金玉米帶’、‘大豆之鄉’,黑土高產豐產同時也面臨著土地肥力透支的問題。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保護好黑土地這一‘耕地中的大熊貓’,留給子孫后代。梨樹模式值得總結和推廣。”

  7月22日至24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吉林省考察。這是7月22日下午,習近平考察四平市梨樹縣國家百萬畝綠色食品原料(玉米)標準化生產基地核心示范區地塊。 新華社記者 燕雁 攝

  從黑土地保護談到科技興農,總書記指出:“農業現代化關鍵要靠科技現代化,要加強農業與科技融合,加強農業基地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專家學者要把論文真正寫在大地上,讓農民掌握先進農業技術,用最好的技術種出最好的糧食。”

  農業現代化,需要插上科技的翅膀,也離不開生產經營模式的創新。

  2015年,習近平在吉林考察時要求吉林省“爭當現代農業排頭兵”。5年過去了,吉林省加快建設現代農業經營體系,如今已建成家庭農場3.6萬戶、合作社8.6萬個。

  離開玉米地,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位于梨樹縣康平街道八里廟村的盧偉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

  7月22日至24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吉林省考察。這是7月22日下午,習近平在四平市梨樹縣盧偉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聽取合作社生產經營情況介紹。 新華社記者 鞠鵬 攝

  合作社院內,一排現代化的農機具吸引了總書記的目光。

  “這是玉米聯合收割機,能一次性完成玉米摘穗、剝皮、收集裝車;這是植保機,是用來除草、田間防蟲的;這臺是打包機,最大優點是可以一次性撿拾秸稈,打碎、除塵,最后打成包,特別受歡迎……”合作社理事長盧偉逐一介紹,如數家珍。

  合作社成立后,通過土地流轉,實現了規模化、機械化經營,一臺臺大型機械轟隆隆開上了廣袤的田野,農業生產效率大幅提高,農民收益大幅增加,勞動強度卻大幅降低。

  “入社以后,大家感覺怎么樣?”在合作社場院里,總書記開了個現場調研會。

  “非常好!”社員們你一言我一語,紛紛列舉入社后的實惠:

  “把地交給合作社放心,比我們個人種得好”“一年分紅8000多元,逢年過節合作社還給大家分豆油白面發福利”“我在合作社當農機手,每月領固定工資”“我得空在家里種種菜,還能去市場上換個零花錢”“我平時在外打工搞室內裝修,一年收入4萬多”“我養了10多頭牛,一年收入七八萬呢”……

  “厲害啊!土地流轉了,大家騰出手來了,可以在合作社工作,也可以搞些副業,多渠道增加收入。你們的探索很有意義,走出了一條適合自己的合作社發展道路,農業科技水平、農民科技素質和農業生產效益都有了很大提高。”總書記十分高興。

  “農業合作社的道路怎么走,我們一直在探索。在奔向農業現代化的過程中,合作社是市場條件下農民自愿的組織形式,也是高效率、高效益的組織形式。國家會繼續支持你們走好農業合作化的道路,同時要鼓勵全國各地因地制宜發展合作社,探索更多專業合作社發展的路子來。”

  (二)發展的新動能

  “上一次來一汽還是9年前,這次來看了以后,感到眼前一亮,今非昔比啊!”7月23日下午,正在長春考察調研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一汽集團研發總院,一路走過來,倍感欣慰。

  7月22日至24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吉林省考察。這是7月23日下午,習近平在長春市一汽集團研發總院,同職工代表親切交流。 新華社記者 王曄 攝

  一汽,新中國汽車工業的“搖籃”。

  60多年前,人民共和國百業待興之時,第一輛卡車“解放”、第一輛小轎車“東風”、第一輛高級轎車“紅旗”在這里下線,點燃了民族汽車工業的光榮與夢想。

  60多年過去,一汽集團已成長為位居世界500強企業前列的大型汽車制造企業。今日之中國,也成為了汽車生產和銷售的第一大國。

  “從荒原建廠到自主換型到結構調整,一汽歷史上經歷了三次創業,而現在,我們正進行自主創新的第四次創業。”一汽集團負責人告訴總書記,企業當前正處在創新驅動、轉型發展的關鍵階段。

  習近平深知汽車產業競爭之激烈:“現在,國際上汽車制造業競爭很激烈,信息化、智能化、共享化等不斷發展,對我們來講有危有機,危中有機。”

  習近平總書記走進整車硬件測試實驗室,了解企業科研攻堅情況。科研人員向總書記介紹了最新打造的無介質全息影像、心率方向盤等智能化產品,并現場演示了運用數字模擬技術構建的自動駕駛測試系統。

  展廳里,全新電動化智能網聯技術平臺、高功率氫燃料電池發動機等最新科技創新成果,“紅旗”等品牌的純電動SUV、豪華商務轎車、超級跑車、無人駕駛小巴士等最新款式整車產品,一字排開。

  習近平總書記邊走邊看,不時詢問車輛設計、性能等情況,還饒有興致地坐進新款汽車,手握方向盤,現場體驗了一下:“真是令人刮目相看,不僅造型時尚,更體現了高技術。”

  今年以來因疫情影響,汽車產業遭受嚴重沖擊,一汽依靠創新,產銷逆勢上揚,上半年銷售163萬輛,特別是紅旗等自主品牌車生產、銷售持續增長。

  7月22日至24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吉林省考察。這是7月23日下午,習近平在長春市一汽集團研發總院,同職工代表親切交流。 新華社記者 燕雁 攝

  “我們要成為制造業強國,就要做汽車強國。”面對一汽職工代表,習近平總書記發表了意味深長的講話。

  “我們發展自己的汽車制造業,像一汽這樣的企業要當先鋒。一定要把關鍵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里,要立這個志向,把民族汽車品牌搞上去。現在中國要向制造業強國、工業強國的更高目標發展,就是要在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方面,搶抓機遇、彎道超車。”

  一汽的改革發展,是吉林乃至東北地區浴火重生、鳳凰涅槃的縮影。

  深化改革是東北振興的首要任務,增強創新能力、實現新舊動能轉換是東北振興發展的根本途徑。

  長春新區,在新一輪東北振興的關鍵時點應運而生。在吉林貫徹實施新一輪東北振興戰略中,發揮著重要的引領帶動作用。

  7月23日下午,習近平來到新區規劃展覽館,詳細了解新區創立5年來的發展情況。

  7月22日至24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吉林省考察。這是7月23日下午,習近平考察長春新區規劃展覽館,了解新區規劃建設情況。 新華社記者 王曄 攝

  累計培育高新技術企業480家、科技型“小巨人”企業239家,培育了“吉林一號”衛星、重組人生長素等一批世界領先科技成果;率先實施“標準地+承諾制”改革舉措,推出“打造一流營商環境新50條”……展館里,清晰明了的圖表視頻和直觀可感的創新產品,展示了新區建設取得的成果。

  “新區發展還是比較快的,走的路子也是對的。”習近平總書記給予肯定的同時,也進一步指明努力方向,“新區發展關鍵看內涵,要圍繞國家戰略需要,在高水平規劃前提下,關鍵要扎扎實實把產業鏈供應鏈搞起來,走集約化、內涵式的發展道路,真正成為東北振興發展的重要引擎。”

  24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在聽取吉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匯報時反復強調,一定要注重經濟高質量發展,著力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增強經濟競爭力、創新力、抗風險能力。

  他勉勵吉林在走出一條質量更高、效益更好、結構更優、優勢充分釋放的發展新路上實現新突破。

  (三)基層治理的關鍵

  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東北振興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這一點始終牽動著總書記的心。

  在一汽集團研發總院的實驗室里,聽說現場有幾位今年剛畢業的大學生,習近平總書記關切詢問他們是從哪里畢業的、收入怎么樣、對現在的崗位是否滿意。

  7月22日至24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吉林省考察。這是7月23日下午,習近平在長春一汽集團研發總院整車硬件測試實驗室,同剛畢業的大學生親切交流。 新華社記者 鞠鵬 攝

  企業負責人告訴總書記,今年一汽集團共招聘了1100多名應屆高校畢業生,工資水平在長春地區還是很有吸引力的,在汽車行業也處于中上游。

  習近平聽了十分高興。他對大家說,受疫情影響,今年高校畢業生、農民工等群體面臨就業困難。各級黨委和政府十分關心,將其作為重大民生工作任務,積極創造條件確保高校畢業生就業。廣大高校畢業生也要改變擇業觀、就業觀,找到自己的定位,投入踏踏實實的工作中,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

  聽了總書記溫暖人心的話,大家激動地鼓起掌來。

  長春市寬城區團山街道長山花園社區,曾經存在著“四多一少”突出問題——下崗失業人員多、流動人口多、老年人多、殘疾和困難人多、有穩定收入的少,環境老舊臟亂差,各類矛盾突出。如今,通過完善社區治理,長山花園社區已經建成遠近聞名的“全國和諧社區建設示范社區”,成為近7000人安居樂業的家園。

  是什么使這里脫胎換骨?7月23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長山花園社區考察調研。

  7月22日至24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吉林省考察。這是7月23日下午,習近平在長春市寬城區團山街道長山花園社區廣場,同居民們親切交流。 新華社記者 王曄 攝

  走進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習近平看展板、查記錄,了解社區黨建、基層治理、為民服務等情況。“全科社工是怎么回事?”“一名網格長覆蓋多少人?”“道德銀行積分怎么算?”總書記問得很細。

  社區工作人員告訴總書記,近年來他們構建起社區黨委-網格黨支部-庭院黨小組-樓棟黨員家庭戶“四級”黨建網絡工作體系,以及網格長、樓棟長、單元長“三長”管理體系,把社區治理和服務延伸到了最基層。社區工作者們懷揣著一團火,著力解決群眾的鬧心事、煩心事、揪心事。

  “現在的幸福指數老高了。”說起這幾年社區的變化,今年64歲的居民趙興福嗓音一下子提高了不少。他告訴總書記,一個是暖和了,小區統一做了外墻保溫,原來冬天家里只有10多度,現在有20多度;一個是漂亮了,原來雨天滿腳泥、晴天一身土,現在鋪上了柏油,房前屋后種上了草坪、栽上了花,整得跟公園似的,環境一年比一年好。

  “小區還通了天然氣,安裝了健身器材,建起了診療室……關鍵是有困難找得著組織、找得著人,真是服務到家了。”趙興福說。

  7月22日至24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吉林省考察。這是7月23日下午,習近平在長春市寬城區團山街道長山花園社區,同居民趙興福一家嘮家常。 新華社記者 鞠鵬 攝

  “看到你們安居樂業、其樂融融的景象,我很欣慰。”習近平勉勵身邊的社區工作者,再接再厲,寓管理于服務之中,進一步搞好為民服務各項工作,把家園建設得更加幸福美好。

  2019年7月,依托長山花園社區,吉林長春社區干部學院正式成立。這是一個獨立設置的致力于培養職業化專業化社區干部的干部學院,一年來已累計培訓社區工作者4400多人,不僅把長山經驗傳播到全國各地,也把全國各地的先進經驗介紹到這里進行學習交流。

  7月22日至24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吉林省考察。這是7月23日下午,習近平在吉林長春社區干部學院,了解學院建設和培訓情況。 新華社記者 鞠鵬 攝

  學院不僅邀請相關領域專家學者任課教學,還堅持實踐導向,邀請全國各地的優秀社區工作者走上講堂,開展實訓教學、案例教學。

  “這樣的培訓方式是對路的,就是要堅持‘干而論道’,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聽了學院的教學培訓情況,習近平深有感觸地說,一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很大程度上體現在基層。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只有不斷夯實基層社會治理這個根基,才能真正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目標。

  如何做好基層社會治理這篇大文章?習近平強調,關鍵是加強黨的領導。要推動黨組織向基層延伸,每一層都不能“掛空擋”,特別是要把社區、鄉村、企業車間等最基層的工作做好,這樣才能“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臺”。

  離開社區時,聞訊而來的居民們聚攏在廣場上,紛紛向總書記問好。望著熱情的群眾,習近平停下腳步,向大家揮手致意。

  夏日的陽光灑向人們,總書記的話語激蕩人心:

  “我們正處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期,我們對中國的未來充滿信心:中國一定會變得越來越好,人民生活一定會越來越幸福。奮斗在這樣一個偉大的時代,我們都是追夢人,也是貢獻者,讓我們團結起來,為了人民美好幸福生活而奮斗!”

【作者: 】  【發表時間:2020/7/26】  【打印本頁】  【關閉窗口
 
和諧陜西網 銅川慈善協會 渭南文物旅游網 環球網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 國際日報 中國檢察網 中國法院網
人民日報 新華網 央視網 中國公安 中國文物信息網 太華索道 陜西 西部法制報


網站備案:陜ICP備14008634號-1       投稿信箱:2569427969@qq.com 

地址:中國·咸陽        電話:131-5212-8066       傳真:029-33765110

您是第 位客人

版權聲明:本網站所刊內容未經本網站及作者本人許可,不得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等,違者本網站將追究其法律責任。本網站所用文字圖片均來自作者投稿和公共網站,凡圖文未署名者均為原始狀況,但作者發現后可告知認領,我們仍會及時署名或依照作者本人意愿處理,如未及時聯系本站,本網站不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