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操视频在线/国偷自产AV一区二区三区/欧洲黄网站/国产无套粉嫩白浆免费观看

  您好,歡迎光臨《絲路情韻》網, 網址:www.siluqingyun.com; www.tj-hsx.com  投稿信箱:2569427969@qq.com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網站首頁    絲路要聞    魅力西部    國外風情    絲路在線    絲路頭條   多彩渭南    法制之窗    反腐打黑    絲路論壇    軍事瞭望    公益慈善    秦聲秦韻    東盟在線
光影華山    今日華山    人文華山    山水華陰     驢友在線    文化在線    紅樹林影視   財富人生    企業家風彩    景點推介    旅游世界    軍旅在線    杏林風景    農業科技
西部公安    西部檢察    西部法院    資源與環保   歷史名勝    歷史典故    傳奇故事    歷史名人    藝術精品    社會萬象    旅游文化    傳統工藝    奇石根雕   民間藝術
華陰政法      攝影家      風光攝影      人物攝影     書畫長廊    名人書畫      綜藝在線      小說       散文       詩歌       劇本      雜文隨筆      紀實文學    生活百科
 
   □ 絲路在線
· 習近平給田華等8位電影藝 ..
· 全球瞭望丨阿曼媒體:美軍 ..
· 人民觀察 | 三個關鍵詞 ..
· 金秋時節處處好“豐”景 ..
· 陜西渭南一公交女司機暴雨 ..
· 網信部門公開曝光第四批涉 ..
· 第四屆消博會丨創新消費融 ..
· 青瓦土墻 溪水潺潺(走 ..
· 新年好消息!房貸利率又降 ..
· 中央軍委舉行晉升上將軍銜 ..
詳細內容
上下同心,守望相助——中國抗疫眾志成城的生動實踐
上下同心,守望相助——中國抗疫眾志成城的生動實踐
2020-04-25 20:26:38 來源: 新華網

  新華社武漢4月25日電  題:上下同心,守望相助——中國抗疫眾志成城的生動實踐

  新華社記者 齊中熙、林暉、安蓓、黎昌政

  4月24日,隨著最后一位重癥患者核酸檢測結果轉陰,湖北省及武漢市所有新冠肺炎重癥病例實現清零。

  從一度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主戰場、最高峰一天新增1.3萬多例,到無新增確診病例、重癥清零,醫療救治工作取得重大勝利,武漢人民和全國人民攜手,從冬到春。

(新華全媒頭條·圖文互動)(1)上下同心,守望相助——中國抗疫眾志成城的生動實踐

  4月24日,在位于武漢的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西院,醫務人員在護理核酸檢測結果轉陰的新冠肺炎病人。當日,湖北省及武漢市所有新冠肺炎重癥病例實現清零。 新華社記者 沈伯韓 攝

  上下同心者勝,眾志成城者贏。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面對新中國成立以來在我國發生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14億人守望相助,為徹底打贏疫情防控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凝聚起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磅礴力量。

  一方有難,八方馳援

  4月18日,距離武漢“解封”已過去10天。晚上7點,列車長辛佳樂登上武漢開往漯河的G554次高鐵。1月23日武漢關閉離漢通道當天,他值乘的就是這趟車。

  辛佳樂在列車上工作了7年,每年春運,看到的是滿載的車廂,感受著乘客們踏上返鄉路途的喜悅。而今年,他第一次面對空無一人的車站。

  “雖然70多天沒有普通旅客出行,但武漢站運轉從未停歇,來自全國各地的人員、物資源源不斷匯聚武漢,全國人民和湖北、武漢人民一起,共同打響疫情防控阻擊戰。”辛佳樂說。

  疫情突如其來,湖北多地確診人數不斷增加,醫療資源缺乏,救援物資告急!

  關鍵時刻,黨中央緊急部署,充分考慮疫情現狀、人力資源儲備及受援地市醫療資源缺口等情況,統籌安排19個省份對口支援湖北省除武漢市外的16個市州及縣級市。

  從1月下旬開始,國家醫療隊馳援武漢。與此同時,地、空大通道也高速運轉,成為記錄眾志成城戰“疫”的一個個生動畫面。

  正月初一,浙江、江蘇省首批支援湖北醫療隊近300人需乘高鐵馳援武漢,國鐵集團迅速安排醫療隊從杭州、南京分乘高鐵到合肥會合,再換乘前往武漢。在合肥南站中轉時,52名鐵路干部職工組成接應小組,及時轉運醫療隊隨車攜帶的12噸醫療用品,僅40分鐘就完成轉運工作。

(新華全媒頭條·圖文互動)(2)上下同心,守望相助——中國抗疫眾志成城的生動實踐

  1月25日,送站親友在鐵路南京南站站臺為醫療隊隊員打氣加油。當日,首批江蘇援湖北醫療隊從南京集結出發,奔赴武漢。 新華社記者 李博 攝

  高鐵武漢站是醫護人員、醫療物資集中到達最多的地方,來自全國各地三分之一以上醫護人員、醫療物資經高鐵運達武漢站,再中轉至各大醫院。

  共產黨員、值班站長賈青青為代表的33名高鐵客運員組成的“頭雁”黨員突擊隊,平均每天要接車10多趟、轉運醫療物資500多箱,最多的一天接車22趟。

  從1月23日暫時關閉離漢通道到3月下旬,全國鐵路累計運送援湖北醫護及救援人員約400批約1.2萬人;向湖北和武漢地區累計裝運防控保障物資超過30萬噸。

  4月15日中午,武漢天河機場出發大廳,《歌唱祖國》再次響起。

  最后一批撤離的國家援鄂抗疫醫療隊——北京協和醫院醫療隊約180人結束80多天的救助任務,從這里啟程返京。

  從1月26日開始,北京協和醫院醫療隊陸續趕赴武漢入駐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4月12日下午,中法新城院區C9病區正式關閉。109例重癥、危重癥患者重新贏得生的希望。

(新華全媒頭條·圖文互動)(3)上下同心,守望相助——中國抗疫眾志成城的生動實踐

  4月12日,北京協和醫院醫療隊隊員與武漢同濟醫院醫務人員共同將中法新城院區C9病區最后一名新冠肺炎危重癥患者轉往武漢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ICU。這名患者是一名在疫情防控一線感染的武漢當地醫務人員。 新華社記者 沈伯韓 攝

  疫情肆虐,空中大通道從未停息,爭分奪秒,晝夜不停。

  1月23日至4月8日,武漢關閉離漢通道70余天,共有4400余架次飛機在這里緊急降落起飛,3.6萬名援鄂醫護人員馳援而來,超過了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醫療救援的調動規模和速度。

  在天河機場的飛行日志上,記錄了這幾個瞬間:

(新華全媒頭條·圖文互動)(4)上下同心,守望相助——中國抗疫眾志成城的生動實踐

  2月13日,一批增援武漢的軍隊醫護人員抵達武漢天河機場。 新華社記者 黎云 攝

  ——2月9日,41架包機運送近6000名醫護人員馳援武漢,創下迎接運輸保障醫療隊人數最多的一天;

  ——2月13日,國產運-20等3個型號11架軍用運輸機,滿載著人員和物資抵達,這是空軍首次成體系大規模出動現役大中型運輸機執行緊急大空運任務;

  ——3月31日,51架包機從這里起飛,接運7000余名援鄂醫療隊醫護人員返程,創下民航執行的最大規模醫療隊撤離任務紀錄。

(新華全媒頭條·圖文互動)(5)上下同心,守望相助——中國抗疫眾志成城的生動實踐

  3月31日,人們送別北京市屬醫院醫療隊隊員。當日,在武漢協和醫院西院區奮戰兩個多月后,共有136名醫護人員的北京市屬醫院醫療隊離開武漢返程。 新華社記者 才揚 攝

  各支醫療隊從接到通知到組建完成一般不超過2個小時,從集結出發到抵達武漢、湖北一般不超過24小時。

  “中方行動速度之快、規模之大,世所罕見。這是中國制度的優勢,有關經驗值得其他國家借鑒,相信中國采取的措施將有效控制并最終戰勝疫情。”世界衛生組織總干事譚德塞由衷贊嘆。

  心手相牽,守望相助

  夜幕下的武漢燈光璀璨。以戰“疫”為主題的“燈光秀”亮起,鑄就了江城的“不夜天”。與全國各省區市名字同時亮起的,還有“感恩有你,共克時艱”。

(新華全媒頭條·圖文互動)(6)上下同心,守望相助——中國抗疫眾志成城的生動實踐

  武漢夜晚的“戰疫燈光秀”(4月14日攝)。 新華社記者王毓國攝

  危難中,武漢不是“孤島”,更不是孤軍作戰。全國人民與武漢人民一起,守護著這片家園。

  1月24日大年三十,重慶陸軍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宋彩萍組織護士查房時,接到了出征武漢的命令。

  “疫情不等人,軍人就該在戰場沖鋒!”從臨危受命到整裝待發,僅有4個小時準備時間。安置好所負責的病人后,宋彩萍急忙趕回家準備行裝。

(新華全媒頭條·圖文互動)(7)上下同心,守望相助——中國抗疫眾志成城的生動實踐

  在武漢金銀潭醫院,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宋彩萍鼓勵大家奮勇努力,戰勝疫情(2月1日攝)。 新華社記者 程敏 攝

  時間緊迫,甚至來不及吃上一口擺上桌的年夜飯。臨別時,16歲的兒子緊緊地把宋彩萍摟在懷里。他知道,每當媽媽緊急奔赴戰場,正是祖國最需要的時候。

  當晚,450名白衣戰士在茫茫夜色中抵達武漢天河機場,投入到緊張的醫療救治工作中。

  懸壺入荊楚,白衣做戰袍。

(新華全媒頭條·圖文互動)(8)上下同心,守望相助——中國抗疫眾志成城的生動實踐

  這張標注了日期的拼版照片顯示的是武漢火神山醫院從開始設計到建成完工,歷時10天(無人機拍攝)。 新華社記者 肖藝九 攝

  新中國成立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醫療力量調遣就此啟動。先后有來自軍隊和全國各地的340多支醫療隊、4.2萬多名醫務人員奔赴湖北戰“疫”前線,與湖北50余萬名醫務工作者并肩奮戰、共戰疫魔。

  望著一批批醫療隊員們走下飛機時堅定的眼神,天河機場運行指揮中心應急辦公室副主任李俊熱淚盈眶:“武漢,有救了!”

  在白衣天使馳援荊楚的同時,廣大建設者也從四面八方趕來,用自己的雙手和汗水為武漢戰“疫”貢獻力量。

  除夕之夜,43歲的武漢市江夏區農民工胡曉紅正和家人一起吃年夜飯。一個火神山醫院建設工地急需工人的電話打來,她扔下筷子就往工地跑。

(新華全媒頭條·圖文互動)(9)上下同心,守望相助——中國抗疫眾志成城的生動實踐

  這是一張拼版照片:上圖是1月26日拍攝的武漢雷神山醫院建設工地(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肖藝九攝);下圖是2月5日拍攝的武漢雷神山醫院建設工地(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李賀攝)。經過十晝夜的奮戰,2月6日,雷神山醫院正式通過武漢市城建和衛健部門的驗收,并開始逐步移交。 新華社發

  正是在像胡曉紅這樣的普通建筑工人的不懈奮斗下,僅除夕當天,遍布藕塘、土堆的5萬多平方米場地全部平整,開挖土方15萬立方米,足以填滿57個標準游泳池。

  ——約10個晝夜,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相繼建成;

  ——29個小時,首批有4000張床位的方艙醫院改建完成,開艙收治病人;

  ——一個月內,武漢市改建16家方艙醫院,改造86家定點醫院,新增6萬多張床位,相當于新增60多家三級醫院的床位數……

(新華全媒頭條·圖文互動)(10)上下同心,守望相助——中國抗疫眾志成城的生動實踐

  2月17日拍攝的武漢體育中心方艙醫院。 新華社記者 肖藝九 攝

  從“人等床”到“床等人”的重大轉變,離不開7萬多名建筑工人不舍晝夜為疫情防控構筑起的生命屏障。

  心手相連、守望相助,每一個武漢的普通人,都活出了英雄的模樣。

  汪勇,武漢一名普通的“80后”快遞員。疫情期間,他偶然加入了一個醫護人員車輛需求微信群。當看到群里一名金銀潭醫院的護士求助說“回不了家”,汪勇難以入眠。

  第二天早上6點,他瞞著家人,準時出現在醫院門口。

(新華全媒頭條·圖文互動)(11)上下同心,守望相助——中國抗疫眾志成城的生動實踐

  2月24日,在武漢市江岸區黃石路漢口大藥房,惠民苑社區網格員豐楓把為居民購買的藥掛在身上。 新華社發

  “我做這件事的初衷很簡單,一天接送一個醫護人員,可以為她們節省4個小時,接送100個就是400小時。400個小時,他們能救多少人啊!”

  從一個人接送到發展一個團隊,汪勇組建了志愿團隊,服務內容也越來越多——

  免費接送,協調防護物資,采購生活用品,解決醫務人員的吃飯以及修眼鏡、修手機等各種棘手瑣事……

  點滴微光,匯聚璀璨星河。

(新華全媒頭條·圖文互動)(12)上下同心,守望相助——中國抗疫眾志成城的生動實踐

  3月2日,在哈藥集團制藥總廠的醫用防護服生產線,工作人員在進行生產作業。 新華社記者 王建威 攝

  ——武漢市江岸區惠民苑社區網格員豐楓日日為社區群眾采買藥品,數十個藥袋掛滿全身;

  ——武漢市公安局神龍派出所民警肖利軍細心守護著社區里的64位獨居老人,每晚都到獨居老人家里走訪;

  ——46歲的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環衛女工朱連芳主動請纓,進入新冠肺炎定點醫院協和西院進行保潔消毒工作……

  一雙雙手扛起重擔,一份份愛接力傳遞,匯聚起戰無不勝的抗疫力量。

  同舟共濟,勇毅前行

  1月26日,大年初二。在江蘇老家過年的袁傳偉星夜返廠,一個人“扛”起一條生產線。

  袁傳偉是蘇州盈瑪精密機械公司的生產負責人。公司剛接到一批用于湖北醫院消毒設備的“火線訂單”,而工人們已經回鄉無法趕回。原本需要5名員工協同才能完成的工序,袁傳偉硬是一個人扛了下來。

  此后10天,這條“一個人的生產線”連軸運轉,生產出100多套產品。

(新華全媒頭條·圖文互動)(13)上下同心,守望相助——中國抗疫眾志成城的生動實踐

  1月28日,滿載350噸檢測合格蔬菜的14輛貨車從蔬菜之鄉山東壽光出發,這批蔬菜是無償捐贈給武漢市的。 新華社發

  疫情突至,正值春節假期。抗疫的戰場上,口罩告急!醫用防護服短缺!大量醫用物資供應不足!

  疫情就是命令。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緊急部署,各地各部門全力以赴,重點行業企業加班加點、增產擴產。

  一場上下同心的后勤保障戰全面打響!

  這是與時間競速、與病毒賽跑的中國效率——

  加緊建立重點企業生產臨時調度制度,派出駐企特派員全力擴大國內生產;

(新華全媒頭條·圖文互動)(14)上下同心,守望相助——中國抗疫眾志成城的生動實踐

  4月8日凌晨,武漢“解封”后,車輛通過武漢西高速收費站(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記者 沈伯韓 攝

  建立國家臨時收儲制度,組織多批企業通過技術改造擴能、增產、轉產,對疫情防控重點保障企業給予稅收、金融支持,有力保障全產業鏈協調運行;

  加快疏通物流“堵點”,保障生產所需原料運輸暢通,為疫情防控物資入境開辟綠色通道……

  2月29日,全國口罩日產能、產量雙雙破億,不到一個月產量增長十幾倍。醫用N95口罩日產能、產量分別達到196萬只、166萬只,醫用防護服從日產0.87萬件躍升至超過30萬件,一線醫護人員防護需要得到有效解決。

  這是同舟共濟、全面動員的中國力量——

  嚴格的疫情防控措施下,人民群眾生活物資必須全力保障!

(新華全媒頭條·圖文互動)(15)上下同心,守望相助——中國抗疫眾志成城的生動實踐

  3月19日,務工人員陳安心(前)準備上車。當日,551名湖北荊州務工人員搭乘G4368專列抵達廣州,返崗就業。 新華社記者 程敏 攝

  多部門建立快速聯動工作機制,千方百計增加生活必需品供應;重點保障企業全面復工復產;開辟食品、蔬菜、醫療物資等必需品綠色通道,撐起交通“生命線”;各地各有關企業對湖北省、對武漢市生活物資保障全力支持……

  疫情大考下,我國生活必需品、醫療物資、電氣水熱等基本供應總體平穩,食品、藥品、基礎工業品、基本公共服務等關系國計民生的重點行業有序運轉,14億人的基本民生得到有效保障,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保持穩定。

  春回大地,萬物復蘇。

  “重啟”的武漢,正在迎來新的希望。

  城市交通運轉起來,公園景區陸續開放;中歐班列(武漢)恢復常態化運營,企業復工復產加快推進……九省通衢之地、中部工業大市加快蘇醒,帶動上下游產業鏈聯動激活。

  4月8日,武漢“解封”當日,迎來2020年首場“云招商”。

(新華全媒頭條·圖文互動)(16)上下同心,守望相助——中國抗疫眾志成城的生動實踐

  3月28日,開往德國杜伊斯堡的中歐(武漢)班列從中鐵聯集武漢中心站駛出。這是自疫情防控以來,從武漢開出的首趟中歐班列,標志著中歐班列(武漢)恢復常態化運營。 新華社記者肖藝九攝

  當天簽約69個項目,涉及智能制造、生物醫藥、金融保險、新能源汽車等領域,總金額達2451億元。其中,11個總部項目落戶武漢。

  潛江小龍蝦、秭歸橙、英山云霧茶……為解決當地農產品滯銷問題,全國多地政府鼓勵優先采購湖北農產品,各大央媒線上“帶貨”,全國人民紛紛“搭把手”,掀起了一股為“鄂貨”下單的熱潮。

  全國為武漢加油,武漢也為全國助力。

  4月22日,商合杭高鐵合肥至湖州段進行最高測試速度試驗。

  速度指針不斷升高,直到跑出時速385公里試驗目標值,在沒有降速情況下通過裕溪河特大橋,創造了世界300米以上大跨高鐵橋梁最高行車速度。

(新華全媒頭條·圖文互動)(17)上下同心,守望相助——中國抗疫眾志成城的生動實踐

  4月22日,在商合杭高鐵合肥至湖州段,聯調聯試綜合檢測列車經過浙江湖州境內(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記者 黃宗治 攝

  此時,遠在400多公里外的武漢,中國鐵建鐵四院線站處副總工程師李秋義正緊盯著電腦屏幕上實時傳送過來的軌道各項數值。

  “雖然還不方便去現場,但我們為裕溪河特大橋量身定做了軌道狀態監測系統,有了這個‘千里眼’,設計人員在武漢總部就可以實時監控。”他說。

  同舟共濟、勇毅前行。

  到4月17日,湖北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復工率、復崗率分別達到98.2%、93%。整體已接近全國平均水平,基本達到正常水平。

  抗壓前行的湖北,正如同今日中國的縮影。

  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國人民眾志成城、頑強拼搏,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中經濟社會運行逐步趨于正常,生產生活秩序加快恢復,一定能奪取戰“疫”最終勝利。

【作者: 】  【發表時間:2020/4/26】  【打印本頁】  【關閉窗口
 
和諧陜西網 銅川慈善協會 渭南文物旅游網 環球網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 國際日報 中國檢察網 中國法院網
人民日報 新華網 央視網 中國公安 中國文物信息網 太華索道 陜西 西部法制報


網站備案:陜ICP備14008634號-1       投稿信箱:2569427969@qq.com 

地址:中國·咸陽        電話:131-5212-8066       傳真:029-33765110

您是第 位客人

版權聲明:本網站所刊內容未經本網站及作者本人許可,不得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等,違者本網站將追究其法律責任。本網站所用文字圖片均來自作者投稿和公共網站,凡圖文未署名者均為原始狀況,但作者發現后可告知認領,我們仍會及時署名或依照作者本人意愿處理,如未及時聯系本站,本網站不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