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網訊 近日,華山景區在全國百佳生態文明城市與景區推選活動中成功獲得全國十佳生態文明景區榮譽稱號。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把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作為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戰略舉措的精神,由新華社半月談雜志社、新華社中國名牌雜志社、中國國情調查研究中心共同主辦的以“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共建美好家園”為宗旨的全國百佳生態文明城市與景區推選活動近日揭曉,2015首屆“生態文明建設高峰論壇暨城市與景區生態文明成果發布會”于2015年7月18日上午在北京京西賓館隆重召開。按照公平公正、自愿申報的原則和寬進嚴出、事實說話的評審準則,經過材料申報、專家評審、定向考察、集體審議、媒體公示、表彰宣傳等幾個階段的評審推介,華山景區榮膺全國十佳生態文明景區榮譽稱號。中宣部總顧問、國務院稽查特派員、中國國情調查研究中心主任劉吉,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副部級巡視員戴儉明,國務院參事綜合司司長吳潤彪,新華社半月談雜志社黨組成員、總經理胡玉霞等國家相關部門領導和業內專家在會上致辭并為華山景區管委會等獲獎單位頒發獎牌和證書。同時評選出的獲獎項目還有全國十佳生態文明城市、全國十佳生態休閑旅游城市、中國最具原生態景區、全國十佳生態旅游示范景區等。
近年來,華山景區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景區發展各項工作之中,一是樹立生態旅游理念,加強生態旅游建設。華山作為“生態保護型、遺產傳承型”山岳景區,管委會把建設生態文明與旅游開發和管理緊密結合起來,突出生態建設這條主線,按照景區生態保護、景觀打造的新理念,加快構建和諧生態景區建設,真正讓生態旅游成為廣大游客在華山游覽期間的自覺追求。二是完善生態旅游規劃,實現景區科學管理。華山管委會立足生態和文化優勢,按照“山內做減法,山外做加法”的工作思路,分期分批實施恢復“古柏行”工程、山內旅游大環線工程等項目群,依托自然環境,科學布局,積極探索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的旅游模式,注意生態旅游區的游客容量和承載力,努力減輕生態環境壓力。三是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力度,夯實生態文化旅游基礎。華山管委會在景區設立了八大類保護區,把生態文化旅游建設的重點放在適當控制人類對主峰區的干擾,成立了林木管護站,組織職工背土上山為主峰區原始森林培土,用科學方法量化進入景區的游客數量,分區域實施旅游活動,定期對古樹名木生長狀況進行巡查和養護,并抓好病蟲害防治工作,構建了全員參與環境保護的行動體系。四是加快生態旅游項目建設,努力建設美麗華山。管委會以生態文明建設為重點,積極開發森林觀光、自駕游、休閑度假、科普教育等項目;印發了《低碳旅游觀念50條》,全員推行ISO14001國際環境管理體系并獲得認證,積極踐行生態旅游和低碳旅游方式;華山新游客中心成為全國第四代游客中心建設的典范,獲得建設部頒發的魯班獎;景區建設了清新溫泉等一批生態環保旅游項目,滿足人們多層次、多樣化的休閑娛樂和生態旅游需求;成功創建了國家低碳旅游示范區,全力打造華山生態旅游品牌。 (吳劍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