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山作為24小時開放的山岳型景區,無論白晝都有登山游客。尤其是暑假,觀賞日出日落的游客持續增長,景區服務游客的“夜間模式”高負荷運行。
6月中旬以來,華山景區共投入夜間值班人員12000人次,接待夜爬華山游客13.27萬人次,同比增長4.74%,正因為有了大家的群策群力,才有了景區今年提前3天實現旅游人數200萬的成績。然而,書寫華山增長數字的背后,離不開所有一線員工的辛勤付出,更離不開夜間值班人員的默默堅守。
在華山的每一個黃昏、凌晨,甚至天亮之時,都能看到夜間值班人員忙碌的身影,雖然又苦又累,但是沒有絲毫懈怠,沒有任何怨言,因為使命在身,責任在肩。這群人中,有安保員、安檢員、檢票員、駕駛員等,游客親切地稱他們是“華山之顛最閃亮的星”。
安保員
徹夜值班守平安
夕陽西下,火紅的霞光把華山照得更加璀璨,更加壯美,游客們在欣賞完華山日落美景之后,紛紛向東西兩條索道走去,踏上了下山回家的歸途。
此時,華山安保工作人員也開始了夜晚疏導游客的準備工作。在華山主峰區西峰,安保工作人員一手持話筒、一手拿手電,肩佩對講機正在在檢查景區的安保防護設施是否完好,有無游客滯留在危險地帶。
8月13日晚7時45分,三名安保人員正在西峰楊公塔附近進行晚上第三次清山。這時,安保人員韓宇身上的對講機響了,“注意!注意!西峰電力賓館附近有人在吵架,請前往處理!”聽到這個消息,為防止意外發生,韓宇立即返身向電力賓館方向奔去,趕往途中有反饋消息,原來是一對情侶因瑣事發生爭吵,現在已經平息,韓宇又急急忙忙向西峰方向走去。
韓宇氣喘吁吁地來到西峰,在確保西峰主峰區沒有游客滯留的情況下,在西峰和南峰交匯處的平臺上,他和南峰區域的安保孟世雄完成了夜間值班任務交接,又踏著夜色向東峰觀日臺走去。
為了看華山日出,晚上有些游客或坐或躺在東峰觀日臺附近,韓宇身上的爆閃燈一直不停地在交替閃爍,提醒著游客注意夜間安全。
凌晨4時20分,平靜的華山又慢慢沸騰起來,來自各地的游客紛紛向東峰觀日臺匯聚。韓宇和同伴在觀日臺附近不停地來回巡邏,“1號、2號觀日臺已滿,請大家注意安全,不要擁擠,向前上3號、4號觀日臺!”
凌晨5時,東峰觀日臺已擠滿了4000多名游客,他們在等待日出東方的輝煌時刻。東方開始出現魚肚白,黃河之水隱隱向東流,一片陰云如大幕般掛在眼前,慢慢地泛著紅光,越來越亮,越來越艷。大約5時40分,一個紅點在慢慢升騰,不一會兒化作一個巨大的火球冉冉升起。頓時,紅霞滿天,日出東方,這就是人們期待已久的華山日出。
隨著太陽升起,華山新的一天到來了,游客們在韓宇和同伴的指揮下從東峰分流去其他景點。
上午6時40分,隨著最后一撥游客離開,韓宇松了一口氣,打了個哈欠,看了看手機,昨晚行走23000步。
“雖然累,雖然苦,但為了每一位游客的平安,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韓宇邁著大步、伴著晨曦走向華山深處。
服務員
熠熠霓虹備餐忙
夜幕降臨,耀眼的霓虹燈把華山東峰飯店裝扮得格外漂亮,記者看到游客們正在餐廳用餐,面條、米飯等家常飯品種多樣,透過玻璃櫥窗看到后廚里的餐盤、碗具等擺放整齊,案板、灶具等擦拭得干干凈凈。
8月13日晚9時許,記者在東峰飯店見到了值夜班的工作人員余真燁。“您好!請稍等!祝您用餐愉快!請注意安全……”瘦高個、戴著眼鏡、說話斯文、接待游客禮貌周到,這是記者對他的第一印象。余真燁說,為全力提升景區餐飲加工環境和服務質量,景區內各餐飲服務單位都配備了符合要求的餐飲消毒柜、保潔柜等設備,在食品加工經營場所安裝了風幕、紗門等設施,通過嚴格規范的餐飲操作要求,全面提升餐飲加工環境,提高餐廳服務質量,讓游客在領略西岳華山壯美景色的同時,又能體驗到舒適放心的就餐環境。
硬件提升了,軟件也要跟上去。 當天晚上,因線路故障停電,余真燁馬上啟用發電機為飯店供電,飯店照常營運。他看到一位年輕的游客坐在大廳,精神萎靡不振,于是他就來到這位游客身邊詢問:“是身體不舒服還是有什么事?”
游客打開了話匣子,他來自河南洛陽,平時花錢都是手機支付,出來沒有帶現金,由于停電手機信號不穩定,不能掃碼用餐,景區夜間溫度低也沒有現金租賃大衣,現在又冷又餓,不知該怎么辦。
了解情況后,余真燁首先聯系領導說明情況,在不違反飯店財務紀律的情況下,他從夜班同事那里借到500元現金,來到“鷂子翻身”平臺處,憑借微弱的手機信號,給河南洛陽游客和來自廣西柳州游客掃碼兌換現金,解決了他們的燃眉之急,兩位游客感激不盡。
“雖然這只是一件小小的事情,卻關乎華山的形象和聲譽。我們只有不斷縮小游客的期望值與所得到服務之間的差距 ,才能真正讓游客乘興而來,滿意而歸。”說這話時,余真燁胸前的黨徽更加熠熠生輝。
凌晨4時,余真燁早早起床,因為他要給看日出的游客準備早餐。冒著熱氣的玉米棒、香噴噴的茶葉蛋、吱吱作響的烤腸,各種美食應有盡有。
從傍晚至第二天早晨,余真燁忙碌個不停,只要游客需要,他就立刻趕到。一句真誠的謝謝,就是對他最大的獎勵。
租賃員
件件棉衣暖游人
徐孟寒是東峰觀日臺的一名工作人員,他的崗位就是在觀日臺租賃大衣,工作時間都在晚上。每到旅游旺季和節假日或者特殊的天氣情況下,租大衣的人就越多,他的工作量也會劇增。
為了欣賞到最美的華山日出,很多游客都選擇夜間爬華山,晚上休息在東峰觀日臺附近。這里晝夜溫差大,許多游客就依靠棉大衣御寒過夜。
8月13日晚11時,記者現場采訪了徐孟寒,他說,干這種工作白天感到特別枯燥,晚上又忙得不可開交,徹夜不能休息。前段時間,景區將原來的黃大衣淘汰,取而代之的是輕薄保暖的藍色絲棉大衣。在白天沒事的時候,自己就將大衣拿出來晾曬,并把每件衣服的衣領和袖子捋順,疊放整齊。
每次收回大衣時,他都要對大衣進行檢查,發現有遺落的錢包、現金、手機等物品就及時歸還給游客。
8月10日,徐孟寒在整理大衣時,發現了一部手機,他就及時交給東峰飯店領導,恰好這位遺落手機的游客打來電話尋找。由于游客已經下山坐上火車,他就根據游客所說的地址用快遞寄去。還有一次,在大衣兜里發現一個錢包,里面除了幾百元現金之外還有一張VIP電影票,他就根據電影票上的電話聯系影院,再根據后臺信息聯系上了失主,經確認無誤后,將錢包寄回浙江。
山里的天氣說變就變,有時驕陽似火,有時雷雨交加,特別是晚上,天氣更是變化異常。徐孟寒根據工作經驗,一旦發現雷雨天氣,就及時將游客勸導到安全地帶,防止意外事故的發生。
指著東峰楊公塔頂部,徐孟寒告訴記者,你看那里就是剛翻修的,之前響雷閃電將塔上面擊了好幾條裂縫。如果勸導不及時,那就是不得了的大事啊!
在每個寒夜,徐孟寒都重復著一件事情,租賃、回收、檢查、整理。在普通平凡的崗位上,件件棉衣都傳遞給游客不一樣的溫暖。
安檢員
排查隱患不打烊
安檢員崗位關鍵,職責重要,是景區旅游安全的守護神。他們工作的好壞,直接影響到企業的安全生產。8月14日晚10時,記者來到華山峪西山門安檢處,親身體驗安檢員洪均夜間值守的辛苦,目睹了他扣存火種、刀具和違禁物品進山的全過程,盯住不放、認真負責的工作作風讓記者感觸很深。
“以前,安全檢查是用手持安檢儀,安檢人員每天晚上要安檢彎腰數千次,工作量很大。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安檢工作更為重要,景區安裝了自動識別安檢機,安檢工作更細更實了。”安檢員洪均告訴記者。
“和手持安檢儀相比,坐在安檢機后面的值機員雖然不用承受彎腰之苦,但一坐就是幾個小時,頭昏腦漲,脖子僵硬。尤其是深夜,一定要振作精神,克服生理疲勞,眼睛要緊緊盯住花花綠綠的電腦屏幕,不能放過一個細節,一次粗心大意都可能釀造大禍……”
游客的背包在通過安檢機時,電腦屏幕上會呈現黃色、綠色、紅色、藍色等多種顏色,讓人眼花繚亂,外行根本看不出任何門道。而值機安檢員則緊盯屏幕,發現可疑物品,會讓游客開包查看,有違禁物品主動交給安檢員造冊登記,貼上寫有姓名和聯系電話的標簽并妥善保管,等待游客下山后領取。
在安檢機旁,洪均給記者介紹道,我們在屏幕上主要看3種顏色,粉色的是塑料有機物,綠色的是液體,藍色的是金屬。特別是深藍色的條狀物品要格外引起重視,一般都是刀具。
在現場,記者看了不到5分鐘,眼睛就已感到有些酸脹,就在此時,洪均要求一名游客打開行李包,游客將行李包打開后,發現了一個紅色小刀。這位游客疑惑地說在火車上都可以帶,在這里咋就過不去了?安檢員給他解釋道,這里的安檢標準和火車上不一樣,進入景區不能攜帶任何刀具,我們這里不是沒收您的刀子,而是替您暫時保管,等您下山后便可領回。
“你看,這把刀子和旁邊箱子里的20多個打火機就是今晚安檢出來的”。順著洪均手指的方向,花花綠綠的打火機和許多管制刀具放置很多。
安檢,一兩分鐘的耽擱,換來的卻是對景區公共安全和人身安全的保障。事情雖小,但很重要。華山全力打造平安景區,這就需要每位游客從自我做起,共同維護平安和諧的旅游環境。
檢票員
蚊蟲做伴苦亦樂
楊艷杰是華山客運公司的一名車輛檢票員,20多歲的她青春靚麗,工作干練麻利。8月14日晚8時,在甕峪西線索道下站停車場見到她時,她正在引導游客排隊檢票,上車按序入座。按照車輛核載人數,她還要上車進行逐一檢查,叮嚀游客系好安全帶,注意乘車安全。
其實,楊艷杰原本是公司辦公室文秘,隨著暑期旅游高峰的到來,她被抽調到一線支援旅游客運工作。從原來的8小時工作制,一下子調整為早6時20分報到,晚9時下班,游客多時,回家已是凌晨。剛開始有些不適應,現在,經過兩個月的磨煉,她已完全適應了這份工作。
現在,她白天頂著烈日暴曬,晚間不顧蚊蟲叮咬,根據客流量合理安排游客上車下山。
有些游客因等車時間較長,或者抱怨檢票速度慢而發牢騷,楊艷杰都會笑臉相迎,耐心說服游客。
楊艷杰當天收車早,晚上10時已下班回家,可華山西山門的檢票員王釗的工作才剛剛開始,因為晚10時正是夜爬華山的高峰期。
華山峪西山門檢票口是晚上游覽景區的唯一通道。
每當夜晚來臨,這里就是步行登山游客的聚集區,特別是在旅游旺季,每天夜間接待游客數量都在4000人次以上,工作量很大。王釗和同伴們在工作崗位上一站就是四五個小時。
隨著旅游事業的發展,華山從今年4月份開始實施電子票務,游客通過網絡訂票后可直接刷身份證入園,大大節省了游客購票排隊時間,提升了游客滿意度。
電子票務的使用大大方便了游客,但是由于電子購票平臺不同,出票方式不同,就會出現游客在網上買了票,由于不熟悉、沒看懂購票說明,造成不能在西山門取票入園的情況時有發生。這樣,不但給游客帶來麻煩,同時也增加了檢票員的工作量。對于這種現象,王釗耐心地指導游客從網絡平臺退票,再重新進入“華山智旅”平臺購票,憑身份證就能很快入園進山。
晚11時許,記者現場看到身份證 “4100”打頭的3名游客,通過王釗手持的檢票機刷身份證順利入園,感到很方便也很新奇。
“我剛開始當檢票員時,在門口一站就是好幾個小時,腳站腫了、起繭了,十分難受也不適應。有時連軸轉,看到其他同志都能堅持,自己慢慢也就適應了。”由于檢票口在山中,山上的山羊、野豬、獾、蛇等野生動物會時常出現,王釗提醒游客結伴而行,遠離野生動物,不要驚嚇野生動物,從而確保游客的人身安全。
在檢票過程中,偶爾也會碰到假冒優惠證件和逃票的現象,對此,王釗根據制度要求進行耐心說服、積極勸導,使他們打消這種念頭,主動購票入園進山。
王釗說:“我們夜間的檢票員按照‘站立服務、微笑服務’的要求,再困再累,也要按景區規定執行。即使在深夜游客少時,也不能擅離職守。”
駕駛員
安全行車記心間
黃昏時分,來來往往的大巴車讓寧靜的甕峪山谷熱鬧起來。沿著進山公路,記者來到華山景區太華索道下站停車場,霓虹燈裝飾的“售票廳”三個大字非常醒目,一排排大巴車隨時待命出發,游客們排隊上車檢票,按規定時間依次發車下山。
8月14日晚8時30分,記者在華山太華索道下站停車場見到了運送游客下山的駕駛員張哲。由于發車時間有規定,記者沒有過多的采訪時間,就跟隨張哲駕駛的大巴車護送游客下山。憑著11年A1駕駛經驗,他處理各種夜間路況游刃有余,下陡坡,轉急彎,鉆山洞,上國道,嫻熟的操作,讓車輛既能安全行駛,又能快速通過,經過45分鐘的駕駛,游客們順利到達目的地——華山游客中心。
“暑假旅游高峰期間,景區延長下班時間,每天晚上都要接送游客下山,因為黑夜帶來的最大麻煩就是視覺上的障礙,所以駕駛員要嚴格控制車速,保持好跟車距離,時刻準備隨時停車。雖然天色已晚,大家歸心似箭,但駕駛員不能亂了陣腳,寧可晚到幾分鐘,也一定要保證游客的安全。”張哲告訴記者。
“一天晚上,在運送游客下山途中,最后一排座位上的一名中年婦女暈車嘔吐不止,強烈要求下車。這里距山下還有十幾公里的路程,我就給其他游客做思想工作,停車幾分鐘,讓這位婦女下車呼吸新鮮空氣緩解嘔吐,并拿來開水和紙巾,說服前排游客和這位女游客調換位置。通過這些措施,那位婦女輕松多了,隨后就駕車把大家安全送下。那位中年婦女和老伴下車時,不停地道謝。”
還有一件事情令張哲難以忘記,那是2018年8月20日的晚上,他收車回家時已是晚上10時許,正準備洗漱休息,辦公室突然打來電話,說一位游客的手機可能丟在車上,他急忙開車到單位,在車上尋找,最后在邊縫里找到了手機,此時游客已在華山車站準備坐火車返程,他馬不停蹄地開車到孟塬火車站,將手機交到游客手里。與這位游客同行的朋友急忙拿出200元表示感謝,當時就被張哲婉言謝絕。
“作為一名景區駕駛員,我非常清楚自己身上的責任有多大,容不得絲毫的馬虎和僥幸。游客上了車,就意味著把生命托付給我,這是一種高度的信任,我一定會安全駕駛,絕不會辜負游客的期望和信任。”張哲鏗鏘有力地說道。
巡查員
夜晚巡查保暢通
華山景區道路巡查員田新旭,他這人就像他的名字一樣精神飽滿、充滿陽光。
他告訴記者,他主要負責游客中心至太華索道旅游專營大巴車的路面巡查,工作永遠在路上、在現場。如果出現惡劣異常天氣,巡查人員在運送游客上山的第一班車之前,就派巡查車進行交通、道路、河道、山體巡查,在確認可以通行的條件下,運營班車才可運送游客上山,時刻都要把游客的人身安全放在第一位。
為了保證游客安全,防止運營司機疲勞駕駛,景區在西線索道專線公路進山上行6公里處和出山下行5公里處,設立了司機洗臉提神點,讓司機下車活動身體,提神醒腦,緩解疲勞。同時還在專線公路和310國道交匯處設立安全站,在不影響公路正常通行下,用紅綠旗引導專線運營車輛安全通行。每天還要進行乘車巡查,觀察駕駛員精神狀態和車輛運行狀況以及道路通行情況,在發現國道發生交通安全事故后,引導專線客運車輛安全通行。
8月14日晚9時30分,在西線客運專線公路10公里彎道處,田新旭和一名同志正在揮動紅色警示棒指揮下行車輛安全通過。他說,為了保證暑期、節假日和重點時段等旅游高峰車輛行駛安全,他們都會在專線公路3個彎道處安排專人進行定點巡查指揮。在惡劣天氣情況下還要檢測山體是否有塌方、河道是否漲水等情況,如果發現異常特殊情況,在第一時間及時進行匯報,防止意外事故的發生,確保運營車輛安全通行。
華山西線索道客運專線公路全長13.7公里,有年輕人下山后感到自己的體力還行或者由于經濟原因不愿乘車,自行徒步下山,當他們走了幾公里后,走不動了停滯途中非常危險,在巡查中遇到這種情況也要說服勸導游客乘車下山。
在旅游旺季,華山西線索道專線車輛每天運送乘客近萬人,其中晚間高峰期運送下山游客最多,這也是他們工作最為繁忙的時刻。
“車輛不走我先走,先看山路陡不陡。游客安全無小事,每天晚上我們都護送大巴車把游客全部安全送下山才安心下班,放心回家。”田新旭飽含深情地說。
環衛工
清除垃圾換新顏
暑期旅游旺季,游客的增多,垃圾量隨之增加。由于天氣炎熱,氣味難聞。為了不影響景區的清潔環境,華山景區實行垃圾日清日運,同時為了不影響游客正常游覽,每天清運垃圾都在晚上游客比較少的情況下進行。
8月15日晚8時許,天色朦朧,遠處蒼龍嶺和南峰上的燈光漸漸亮起,游客也紛紛向西峰和北峰兩條索道的上站匯聚,等天黑前下山,結束愉快的登山旅程。
此時,在北峰真武殿附近已經沒有了游客。環衛工人左美占正在將垃圾箱里的垃圾清理出來,裝進一個個編織袋里,汗水浸濕了工作服,他不停地用毛巾擦著頭上的汗水。
“游客一下索道就直接奔北峰而來,這里客流量大,所以產生的垃圾也多,有時不到一個小時垃圾箱就滿了,平時每天能收集30多袋,到了節假日和旅游旺季每天能收集垃圾近50袋,工作量增加不少。”
左美占說著話,手里的活不停歇,垃圾裝袋完畢,他就用扁擔將這些垃圾袋子挑到北峰下面的垃圾收集平臺上,挑完這些垃圾,大概得跑1個多小時,來回六七趟。
像左美占一樣,華山景區有近300名環衛工人。由于華山景區屬山岳型景區,游覽路線大多依山而建,丟棄在路上以外懸崖邊的垃圾給保潔人員工作帶來極大挑戰。他們時常要到懸崖下撿拾垃圾。
左美占的家在華陰市華山鎮大城村,家里土地不多,在這里干環衛工雖然辛苦點,但能為家里帶來生活補貼,他心里也就滿足了。
“作為一名華山人,搞好景區衛生,幫助有困難的游客,我感到知足,我感到驕傲!”臨別時,左美占這樣說。
晚上10時40分,華山之上,夜色斑斕。北峰索道上站沒有了白日的熱鬧和喧囂,周圍一片寂靜,只見幾名環衛工人正將垃圾收集平臺的垃圾挑到索道上站旁邊的房子里,這里的垃圾袋堆積如山,他們每人得挑好幾個來回。
天已黑,夜色濃,左美占和他的工友們依舊在不停地勞作著。路燈下,他抹一把額頭的汗水,互相協作把垃圾袋裝到索道的貨運吊箱。左美占說:“山上干環衛工,雖然辛苦些,但我很充實,能用自己辛勞換來華山的好環境,我也很高興。在這里離家近,隔幾天還可以回家照看孩子和家庭,我感到挺好的。”
華山景區的環衛工人崗位平凡,默默付出,用實際行動體現著“寧愿一人臟,換來華山美”的崇高精神。
這群可愛又可敬的華山守夜人,工作看似平常卻讓人敬佩和感嘆,他們在景區的各個角落奔走忙碌,讓華山不會因為我們的入睡而沉寂。
為華山守夜,他們一直在堅持;為游客服務,他們永遠在路上。他們用熱情溫暖寒夜,用守護詮釋著做新時代最美奮斗者的錚錚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