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必虎教授流連于中國唐代第一塔--唐貞觀元年慧徹寺塔,兵諫將軍楊虎城故居、尸諫宰相王鼎紀念館等文保單位后,稱道,中國的古鎮古街經歷了一個大建設大破壞的過程,如蒲城般街區肌理與歷史遺跡保存如此完整的歷史街區已不多見。在品嘗了面辣子、椽頭饃、豌豆沫糊等蒲城傳統美食后,身為南方人的吳教授對蒲城美食拍手稱絕,更稱美食為旅游六要素之第一大要素,有了美食,便有了做大旅游的基礎。
吳必虎教授稱,“槐院里”三字是對蒲城縣歷史文化街區的最好定義。槐,不僅是普遍見于北方大地的槐樹,更是中國人精神深處的槐樹。周王朝的三槐九荊代表了三公九卿,漢武帝開槐市,全天下學子都來求學。院,是中國建筑最美最空靈的部分,將來的游客將在槐院里的“院”里休憩身心。里,代表著里閭,里邊,代表著久違的鄰里的親密以及一扇扇斑駁的門窗后的秘密與故事。槐,綠槐碧蔭處;院,院深風露清;里,醉忘時光里。
吳必虎教授說道,經過規劃團隊前期縝密的勘探與研究,明確了槐院里歷史文化街區38.4公頃土地三大功能版塊,即槐院巷片區為核心的最東府版塊;藥王廟巷片區的蒲而新版塊;達仁巷片區的端雅肅版塊。這三大版塊將分別承載最原真的東府文化、面向未來的東府生活、端正大氣的高端商務休閑。項目版圖內的建國初期工業遺址變壓器廠將成為新銳文創園。而在未來,還將進行項目的進一步規劃,將北宋崇壽寺塔、始建于唐代的文廟等納入項目范圍,還原一個古老與今日對話的蒲城,實現蒲城的文藝復興。

吳必虎教授曾在《誰的街區被旅游照亮》一書中分別從傳承遺產、還原記憶、延續繁華、詩意客居等方面闡釋歷史街區的復興與發展模式。蒲城槐院里歷史文化街區便為其傾力打造的作品。吳必虎教授言道,按照規劃理念執行,槐院里將成為中國歷史街區保護與開發的樣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