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記者梁曉蔚 通訊員李明惠 曙光)經過一年多扎實籌備,總投資15.4億元的蒲城縣槐院里·歷史文化街區復興改造項目正式拉開帷幕。該項目作為市、縣兩級重點文化旅游項目,認真貫徹國家“一帶一路”“絲綢之路經濟帶”宏觀政策,積極踐行大華山旅游目的地建設思路,致力蒲城槐院里·歷史文化街區復興與改造,對提升蒲城縣域旅游、文化傳承、經濟發展、城市經營、舊城改造也是一次千載難逢的好機會。 該項目的建成,將有效填補西安東部文化街區旅游空白,成為全省文化休閑旅游、郊游和文化體驗的又一重要旅游目的地,也是大華山旅游區建設中的重要里程碑,更是彰顯蒲城縣城市會客廳功能和撬動蒲城縣域旅游的引爆點。 蒲城槐院里·歷史文化街區復興改造項目充分展示了市委、市政府堅持品牌引領,持續推進大華山旅游目的地建設的勃勃雄心。 模式超前開啟企業與政府合作典范 為了響應市委、市政府關于建設大華山旅游目的地的號召,華山旅游集團積極加大對外合作、整合區域資源、吸納社會資本,大力開展與地方政府、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及境外企業協作。蒲城槐院里·歷史文化街區復興改造項目便是在這一背景條件下誕生。 如此巨大的一項重點工程,如何確保各項工作按照計劃,依法依規順利推進,華旅集團和蒲城縣在合作之初便進行了認真的討論。去年5月,雙方在充分協商的基礎上成立了陜西華山旅游集團蒲城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蒲公司)。為加快此項目進展速度,蒲城縣成立了蒲城縣歷史文化街區改造提升項目指揮部,專門協調推進相關事宜。 一年多來,在蒲城縣委、縣政府的大力配合支持下,華旅集團專門聘請了國內頂尖專業團隊,對項目規劃設計、征遷安置、招商運營、經營管理等進行了全方位重新設計。其中,在依法征收之前,專門增加了兩個月協議搬遷期,以方便給項目地原住民規劃科學合理的安置地塊和安置房源;在運營方面,充分參考了成都寬窄巷子、福州三坊七巷等現有項目基礎上,注重對現有歷史遺跡保護和修復,充分展示東府建筑鮮活的、有靈魂的文化內涵;在管理方面,建成后的蒲城槐院里·歷史文化街區不再是一條簡單的街道,而是一個整體片區縱深推進的院落式情景體驗街區,里面的業態布局也將統一規劃、統一招商、統一經營,同時更多注重游客的情境體驗。 該項目也是蒲城建縣以來最大的文化旅游項目。事實上,早在2014年,蒲城縣就提出了全縣“三區四化”的發展戰略,三區中的一區即景區,也就是大力發展旅游業。在此期間,市委、市政府向全市發出了“建設大華山旅游目的地”的號召,面對豐富的旅游資源,蒲城縣第一時間與華旅集團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立意高遠 打造渭南旅游新的增長點 該項目位于蒲城縣城關鎮老城區,規劃范圍東至人民路,西至重泉路,北至延安街,南至東風街。總面積為38.4公頃。項目總投資15.4億元,分兩期建設,建設期限6年,從2016年至2021年。 該項目是老蒲城八景之一的“雙塔夜影”所轄區域,歷史遺跡最早可追溯到唐代,是一處有著1400余年歷史的老街區,因年代久遠,里面住戶居住環境已不能跟上時代發展步伐。伴隨著該項目的建設,街區的文化旅游功能、商業服務功能、休閑娛樂功能將得到充分展現,這條遺存豐富的歷史文化街區必將成為蒲城的城市會客廳。在整合蒲城文化旅游資源的同時,將有力拉動蒲城縣域旅游,推動蒲城縣產業結構調整、推進區域合作、完善城市建設和城市經營,擴大社會居民消費需求,保護和改善自然環境,提供多樣化就業機會,全面推進蒲城縣政治、經濟、文化、旅游和城市的發展,提升區域和城市在國內、國際的影響力和知名度。 該項目從立項伊始,便得到了市委、市政府及蒲城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去年,蒲城縣歷史文化街區設計討論會在蒲城縣政府大樓會議室召開,渭南市有關領導、蒲城縣四大班子領導、華山旅游集團班子領導參加會議。會議指出:槐院里·歷史文化街區是市、縣兩級的重點文化旅游項目,事關渭南旅游環線全局,該項目的實施,將改變華山旅游“一枝獨秀”局面。 今年6月13日,市國資委領導赴華蒲公司檢查指導工作。隨后,在蒲城縣廣電大廈召開了槐院里·歷史文化街區項目進展工作匯報會。會議指出,蒲城槐院里·歷史文化街區項目定位準確,要在項目實施過程中積極吸收第三方資本,加強資金保障工作,并將招商、運營作為項目的重中之重,著力解決好投資大、收益緩的問題。對于征遷補償工作,要根據槐院里·歷史文化街區征遷的特殊模式,從改善人居環境入手,加強項目宣傳力度,及時與群眾溝通交流,落實陽光征遷要求,確保項目征遷工作平穩高效推進。 市委、市政府及蒲城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和關心支持給了華旅集團充分的信心和動力。2016年,是華旅集團項目建設的關鍵之年,為全力推進集團文化旅游產業項目布局,圍繞《華山景區旅游文化產業概念性規劃》,進一步加快打造西部最大休閑養生文化度假區的推進步伐。華旅集團高度重視蒲城歷史文化街區項目,力爭把該項目打造成為規模大、效益好、享譽全國的旅游街區,同時也為蒲城經濟社會發展作出貢獻。 據悉,該項目自7月10日正式征地拆遷以來,累計簽訂意向書434戶,測量233戶,正式簽約100余戶。其他各項工作平穩推進,政企合作不斷深化,項目區百姓積極配合,大力支持。前景無限樹立“東府文化”新標桿 渭南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物華天寶,人杰地靈。東府文化源遠流長,星光璀璨。如何讓這些寶貴的資源既能很好地傳承下去,又能充分拉動區域經濟協調可持續發展,一直是市委、市政府思考的問題。 蒲城縣是陜西歷史文化名城,北京時間誕生地,被稱為中國酥梨之鄉,周邊有唐橋陵、唐泰陵等雄偉的唐代帝王陵墓。蒲城還是上將楊虎城和清朝宰相王鼎的家鄉,故有“將相故里”之美譽。是渭南市副中心城市,也是我市重要的歷史文化和經濟發展縣市。目前,蒲城槐院里·歷史文化街區規劃范圍內共計1203戶,各類房產占地總面積248835平方米,各類房產建筑總面積309566平方米。保存完好的文保單位有清代考院、楊虎城紀念館、林則徐紀念館、王鼎故居等12處。另外,保存完好的歷史建筑還有解放時期的警備司令部住所、建國初期的電影院、天主教堂、晚清關中民居、民國與近代關中民居等20余處。 為此,蒲城槐院里·歷史文化街區項目的開發建設,將以東府文化為主題,以關中民居院落為特色,在保存原有的街巷肌理、歷史風貌、建筑風格等基礎上進行街區基礎設施改造和傳統風貌的復興與整治,并賦予與更新產業與業態,搭建傳統與現代、文化與商業之間的對話;使蒲城歷史名片、情感紐帶、文化旅游在街區三位一體,打造一個重現老東府,體驗老巷子,享受漫生活,匯聚民俗文化體驗、公益博覽、特色餐飲、宅院酒店、酒吧咖啡、娛樂休閑、藝術產業集聚為一體的“院落情景體驗式”歷史文化街區。歷史文化街區主要打造三個重點區域,第一個區域定義為“最東府”,以槐院巷片區為主,將打造國內最具有東府風情的院落式集群,集中具有東府原真性的非遺手工、特色小吃、書院等商業業態;第二個區域定義為“蒲而新”,以藥王廟巷、鮑家巷、武家前后巷為主,建筑改造在保留東府傳統院落精髓基礎上結合更具前沿的美學思潮,打造面向未來的關中東府建筑,并引入咖啡館、藝術餐吧、西餐廳等時尚業態;第三個區域定義為“端肅雅”,以達仁巷為主,將擁有比較高檔的商務休閑、高端會所等業態。另外,項目紅線范圍內還有一處20世紀60、70年代的變壓器廠工業遺址,在未來,這里將成為文化藝術產業的載體。 據了解,該項目已列入我市2016年重點項目,擬增補為陜西省“十三五”文化旅游類重點項目,同時積極申報陜西省2016年30個文化產業類大項目。該項目也是華旅集團走出華山的第一個大項目,作為開發主體單位的華蒲公司,將盡職盡責,攻堅克難,全力以赴確保項目早日完工,力爭讓其成為我國歷史文化街區新典范。 百舸爭流千帆競,破浪揚帆正當時。伴隨著蒲城縣提出打造渭北明珠,建設“富裕文明和諧生態”新蒲城的目標,該項目將為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書寫一個精彩注腳。可以預見,一座嶄新的、充分彰顯著“東府文化”形象的旅游新標桿正拔地而起,渭南,這座傳統的旅游大市也正朝著旅游強市的目標奮力前行!
網站備案:陜ICP備14008634號-1 投稿信箱:2569427969@qq.com 地址:中國·咸陽 電話:131-5212-8066 傳真:029-33765110 您是第 位客人
版權聲明:本網站所刊內容未經本網站及作者本人許可,不得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等,違者本網站將追究其法律責任。本網站所用文字圖片均來自作者投稿和公共網站,凡圖文未署名者均為原始狀況,但作者發現后可告知認領,我們仍會及時署名或依照作者本人意愿處理,如未及時聯系本站,本網站不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