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根文簡介:筆名呂默,1961年生,陜西華陰人?釔蹠, 初學顏真卿、柳公權,后致力于“二王”行書的學習。追求自然瀟灑、恣肆開張之書風,奔放不離法度,粗豪不失精微,以行草及榜書見長,自成一體。多次參加全國及省上組織的書法展覽并屢有獲獎。中國書畫家協會會員,陜西省書法家協會會員,陜西省榜書協會常務理事,華陰市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
評論文章: 筆墨灑脫 字如其人—呂根文書法印記 在一次書法展覽會上,初見呂根文先生的作品,被那字里行間透露出的灑脫、沉穩的藝術氣質所感染。后來,我有幸經一位友人介紹,以記者的身份在他工作的辦公室見到了其人。呂先生身材魁梧,著裝大方整潔,說話干脆風趣,房間擺放著簡潔的家具,墻上點綴的掛著他的幾幅書法作品,他為我們燙了一壺清茶,問明我的來意之后,開始談論起他的藝術故事。我也在夾雜了談墨香與茶香的話語聲、笑聲中細細地傾聽和體會呂根文先生的書法藝術之路。 “我可以”,不認輸是書法進步的動力 呂根文先生研習書法的開端是從十多年前的一次拜會友人期間開始的。他趕到場的時候,大家正在擺墨設硯比試誰的字寫得好,那時的他對書法簡直是一竅不通,看著別人犀利的筆墨和友人讓他露一手的邀請,他硬著頭皮在眾人的目光下寫了自己覺得可以應付過去的幾個字,結果受到的是旁人的嘲笑和諷刺。這對毫無心理防備的呂先生來說是一次不小的打擊。呂先生一直很好強,生活和工作中遇到再難的事情他都能勇于面對,可這次遇到被書法難倒的事實,讓他內心久久不能平靜。他相信世上沒有干不好的事。于是,他決心寫好字,讓別人重新認識自己! ”绕鸷芏鄷◥酆谜咦杂琢曌值慕洑v,呂根文先生可算是半路入行。為了能夠快速入門,呂先生搜集名家字帖進行大量的臨摹,在臨習中他漸漸鐘愛顏真卿、柳公權的書風,從中受益匪淺。為了改變自己單一的臨帖,豐富閱歷,他多次去西安碑林觀摩名家碑刻,一有時間就去參觀書法展、參加書法研討會。他將所見所學快速應用到自己的書法中,慢慢地手法開始嫻熟了、運筆用墨能靈活掌握! ×曌謨扇曛,呂根文先生從開始只是為自己爭口氣,到漸漸鐘愛這門筆墨的藝術。他積極參與各類書法展覽和評比大賽,一步步被觀者認可,先后獲得多個書法獎項。他的名字漸漸在當地書法界叫響。如今,呂根文先生在行草書法上自成一家,創作出大量優秀的書法作品。得到中國書法管理協會的認同,評估其作品市場價值5000元/平尺……在成績和別人的夸贊面前,他卻常是微笑著擺擺手說:“活到老,學到老!” 突破繼承,在汪洋書海中展現自我 提到對自己所從事的事業的認識,在呂根文先生看來,書法是一門表達情感、抒發情懷的藝術。書法是紙與墨相互交融的形象藝術,承載著中國傳統文化和時代特征。在技法上,要求有堅實的基本功;在造詣上,要求對生活和藝術有獨特的感悟,在修養上,要求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只有三者完美契合,才能走向至臻至美的意境。呂根文先生的書法在承載了這三者的同時,將文化修養貫通在自己書法當中。 他練習書法始終保持著陶冶情操、修養身心、提高見識的心態。呂先生認為研習書法不僅僅是繼承的問題,更是發展的問題。在沿襲前者和古人的道路上,一定要尋找自己的書法之路,哪怕這條路多困苦艱辛。他將自己寫過的作品根據時間段擺放在一起,通過觀察、思考和回憶,從字里行間分析自己的不足、挖掘自己的擅長。就這樣一次次嘗試創新,一次次反復比較。通過回憶寫過的每一幅作品,他從中看到了自己不同的心理變化影響到字里一撇一捺、一點一橫的不同表現。這為他后來打破自己書法約束,創新書法藝術形式,起到了關鍵性作用。之后,他把大量時間用在創作中,先后書寫大小不同的書法作品500余幅! ∮行业氖窃谒k公室的書柜中,存放著幾十幅寫好的作品,他為我一一展開。在這些字面上,我似乎感受到作者不同的心態變化:有的作品文字書寫相互連貫、一氣呵成,運筆如行云流水;有的作品沉穩飽滿,節奏鮮明,抑揚頓挫,將書法的流暢之美淋漓盡致的展現在宣紙上! ≡谄綍r閑暇之余,呂根文先生大量閱讀有關書法的書籍報刊,關注書法藝術動向,掌握和了解當下前沿的書法藝術觀點和表現形式,不拘泥一格,不滿足現在,是呂根文先生對書法創新最好的詮釋! 〖耐星楦,塑造快意人生 生活中,呂根文先生把業余部分的大量時間用在練字上,身旁人看到的是一位除過工作,很少有時間去休閑和處理家務,一心投入到筆墨興趣中的人。面對這個問題,呂根文先生卻有自己態度和處理辦法。他首先干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將書法作為愛好,無論每天有多忙,他都要抽出時間練上幾幅字。他認為練習書法能讓自身修養得到一種升華,內心得到愉悅,何嘗不是一種享受與放松? 一件完美的作品,首先打動人的是精神,是一種永恒長久的內在力量。呂根文先生的每幅作品都是在一種自然的狀態下折射出創作理念和愛美思想,在造險破險的書寫符號中流露出休閑愈悅之感。觀看呂根文先生的創作過程,重墨入紙,提按使轉以法為之,中鋒用筆,側鋒兼施一點一劃全力以赴,落筆澀遲形成書法枯如冬枝的氣運,他在跌宕、起伏、枯澀、奇峭的字里行間體現自己的情感,把自己的激情寓于作品的點畫波變中,給觀者帶來一種愉悅、一種美感、一種蓬勃的生命力! ∮腥藢⑺淖髌吩u論為“草根書法”,而在呂先生看來,“草根”實質上更具真實性,它作為原生態文化,拋開更多的冠冕堂皇,還原事物的本來面目,更容易被人信服和接受。不過,他似乎更堅信這樣一種態度:“置身學生的心態,不斷地學習研究、自我規范。書法既是一種學習和消閑,也是一種勞動和思想交流”。真正的藝術應該放棄功利的背負,在冷靜中洄溯,以胸懷和學養去增富書法的詩性品格和靈魂維度。 一個長期研究傳統文化的書法家,必然受到傳統美德的熏陶,所謂“字如其人,人如其字”。呂根文先生勤勉于個人書法創作,對于書法的態度鍥而不舍。他的書作題材植根于廣闊的社會生活:對民族文化的思索傳揚,對親人摯友的深情厚誼,還有對天地自然的領悟詠嘆……他堅持在書法創作上留下自己的個性印記。在他心目中,習書當覺悟見自心,寬厚仁宅,書道寬,人生之道廣闊。人道亦書道,知大道而有道德,講道理而知道路。書雖無言,道有萬千! 〔稍L接近尾聲時,我希望呂先生給愛好書法的青年一些寄語,他笑著直抒胸臆:“ 知識是任何人都可以學到的,只是個先與后的問題,對知識的的態度就是前進的法寶。心靈與世界親近了,便會呈現氣象,生發美和智慧”! ∥也唤锌骸耙苍S,這就是呂先生的書法箴言和人生感悟,而這些恰恰是他令讀者熟悉而陌生、親切而不可及之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