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操视频在线/国偷自产AV一区二区三区/欧洲黄网站/国产无套粉嫩白浆免费观看

  您好,歡迎光臨《絲路情韻》網, 網址:www.siluqingyun.com; www.tj-hsx.com  投稿信箱:2569427969@qq.com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網站首頁    絲路要聞    魅力西部    國外風情    絲路在線    絲路頭條   多彩渭南    法制之窗    反腐打黑    絲路論壇    軍事瞭望    公益慈善    秦聲秦韻    東盟在線
光影華山    今日華山    人文華山    山水華陰     驢友在線    文化在線    紅樹林影視   財富人生    企業家風彩    景點推介    旅游世界    軍旅在線    杏林風景    農業科技
西部公安    西部檢察    西部法院    資源與環保   歷史名勝    歷史典故    傳奇故事    歷史名人    藝術精品    社會萬象    旅游文化    傳統工藝    奇石根雕   民間藝術
華陰政法      攝影家      風光攝影      人物攝影     書畫長廊    名人書畫      綜藝在線      小說       散文       詩歌       劇本      雜文隨筆      紀實文學    生活百科
 
   □ 絲路在線
· 全球瞭望丨阿曼媒體:美軍 ..
· 人民觀察 | 三個關鍵詞 ..
· 金秋時節處處好“豐”景 ..
· 陜西渭南一公交女司機暴雨 ..
· 網信部門公開曝光第四批涉 ..
· 第四屆消博會丨創新消費融 ..
· 青瓦土墻 溪水潺潺(走 ..
· 新年好消息!房貸利率又降 ..
· 中央軍委舉行晉升上將軍銜 ..
· 油價6連降 ..
詳細內容
 
記優秀慈善家何昌、何林岐父子


    初見何昌讓我很驚異,這就是一個擁有數億資產、岐山縣華強工貿有限公司董事長嗎,太平常、太普通了,一位耄耋老人,穿著撲素、一副慈善的面孔,說話總是笑容可鞠,純正的岐山口音給人一種親切感;和他坐在一起一種濃濃的鄉土味會直面撲來,讓接觸者肅然起敬。這就是何昌:一位農民企業家,生就鋼鐵性情、困難面前不低頭、吃苦耐勞不流淚,餓著肚子不求人的鐵漢子;卻又心慈面善、見窮人就心軟、見困危就流淚、遇危難就岀手的慈善家。

    何昌 1942年7月16日出生在岐山縣曹家鄉西溝村一戶普通的農家,這是一個慈善之家,何昌的太爺、爺爺、父親都做過許多積德行善的好事,何昌由奶奶帶大,她的奶奶是一位勤儉賢惠、心懷仁慈的老人時常教導何昌:“做人要有慈善之心,慈善人最終都有好報應……。”在奶奶的教誨和感染下,何昌自幼心靈深處就埋下了慈善人生吃苦耐勞的種子,隨著年齡的增長,這顆種子在他心地生根發芽、開花結果,一直伴隨著他的生活,影響了他的一生。

    何昌告訴筆者:我的奶奶德品高尚、樂善好施,她老人家一生勤儉,然而救助貧窮時從不吝嗇,每遇討飯的登門都會盡力施舍,奶奶是我終生做人的楷模,奶奶的品行一直影響著我們的家族,留給我的精神財富我和我的全家享用不盡。何昌的奶奶一生勤儉樂于助人卻在三年自然災害時期死于饑餓,這讓何昌終生傷悲,打從奶奶亡故時起何昌就立志用艱辛打開富裕之門,讓天下所有的奶奶得溫飽不受餓。然而何昌青壯時代的確太貧窮了,窮的整日為溫飽奔波,窮的一件衣服穿幾年,補釘摞補釘;窮的常為了油鹽而發愁;窮的老大了無錢娶妻成家。為了生計何昌下過苦力,曾身背一百多斤柴走幾十里到市場賣,卻只能賺幾塊錢,這位鋼性漢子從未在困苦面前低過頭、落過淚,從未對生活失去信念。

    何昌憑著對美好生活的堅定信念,用百折不撓的拼博精神開創人生美好前程。憑著優秀表現1959年成為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同年擔任西溝村團支部書記,隨即又擔任生產隊長,村大隊副大隊長、大隊長,黨支部副書記、書記,一直到2003年才主動要求卸任村黨支部書記。在幾十年為黨工作中,何昌還任過鄉農機站站長、機械加工廠廠長等職,在每一崗位他都十分敬業,贏得各級領導及人民群眾的好評;榮獲寶雞市鄉鎮企業家、勞動模范、縣人大代表、縣政協委員等殊榮。

    當改革開放的春風吹拂祖國大地時,何昌乘風駛船,于1984年開始了新的創業歷程,腳踏實地、一步一個深深的腳窩,從幾人的手工加工業到幾十人、幾百人逐步發展壯大;成為現如今擁有1200多名職工、年產值3.5億的岐山縣華強工貿有限責任公司。

    何昌成功了,由一個窮漢子變成了億萬富翁、公司董事長;身份變了,資產大了,可他那顆平民心沒變,慈善本性依舊。他心懷仁慈常思危困人家,常思公益事業,廠子周邊的村莊凡有公益援助的事,只要找到何昌他都義不容辭盡力相幫。他們村數公里的水泥巷道和路面全是他出資鋪成;他們村有位老紅軍,三個兒子都是智殘家中十分貧困,房屋破爛無法容身,何昌看到后伸出援助之手出資為他們修建了住房,用慈心善舉告慰了老紅軍在天之靈。2011年當地一位40多歲的村民吳渙渙身染重病,醫院初定為難癥,由于家貧放棄了治療,何昌聽了后心中十分酸痛,出資為吳渙渙治病,從死神手中挽回吳渙渙的生命,吳渙渙恢復健康后逢人就說:“何總是我的救命恩人,是他給了我第二次生命。”幾十年來,何昌做善事無數,救人于危困之中的義舉很多,然而何昌本人卻非常淡定,做善事歷來黙不作聲,幾十年中他助貧濟困投入了數百萬元從不彰顯于人。何昌事業上雖然很成功但他始終很低調、很平和,管理企業富有人性味,把企業員工視為家人、兄弟,每逢公司員工家中有了紅、白事他都要以公司名譽遵照民風行常情之禮,讓員工們感受到大家庭的溫暖;為了讓員工和公司更貼心,公司為員工創建了半福利性的職工食堂,按何昌的話就是:“讓大家有家的感覺,少花費多掙錢,和諧相處,共奔小康。”

    在何昌心目中讓他感到自豪快慰的是自己有一個慈善家庭,他的老婆、三女一兒,都支持慈善公益事業,讓他最舒心的是把慈善公益事業視為己任的兒子。何昌的兒子何林岐是個70后的好青年,繼承了父親吃苦耐芳、誠實做人做事、嚴己寬人的美德,傳承了家族濟危助困的憂良品德和傳統,同時又具備年輕人初生之犢的拼博精神。這是位見一面會使你很難忘懷的青年,中得身材標準的國字形臉上留著絡腮胡須,說話斬釘截鐵,一副英雄像,看到他你會聯想到古代那些橫刀立馬頂天立地的猛將大帥。何林岐北人北相,豪俠、仗義、有膽有識,1996年3月、50萬元起家創辦華強紙箱廠,憑著真誠、信義和膽略在商海弄潮,從數十萬發展壯大為數千萬,成為岐山紙箱行業的巨頭。

    2003年父親何昌把華強工貿公司總經理的擔子壓在兒子何林岐肩上,何林岐正式接任總經理一職。從接任那一刻起,何林岐始終不忘父親交班時的三句話:“1、有多大能耐辦多大事,不浮躁、不攀比。2、照章納稅,守法經營,不做違法的事。3、講誠信、講道德,人品活正,當老實人做老實事,與人相處寧自己吃虧不讓別人吃虧”。遵照父親的守則結合年青人敢拼敢沖的創勁,何林歧在商海乘風破浪一路成功。在兩代人30年的不懈努力和艱苦奮斗下事業不斷壯大,到目前已發展成為擁有:華強工貿公司、華強物流公司、華強鋼構公司、華強精密鑄造公司、華強西安分公司、華強紙箱廠、華強包裝印刷廠,成為實力雄厚的集團公司。擁有員工1200多名,固定資產2億多元,年產值3.5億元。

    何昌成功了,何林岐做大了,然而父子倆始終不忘眾鄉親,不忘慈善公益事業,在扶危濟困工作中父子倆互相支持互相促進,何林岐更是心系公益情牽貧困人群。2001年,漢中市四畝地鎮遭受洪災,有許多兒童失去父母無家可歸,政府為岐山縣分了20名孤兒,何林岐知道后找到縣有關部門主動承擔6人的扶養資金。2002年,太白縣桃川鎮貧困山區有一杜姓特困戶,家境貧寒戶主病逝,兒子杜小龍正上小學四年級家遇絕境,何林岐得知這一情況后深入貧困山區尋貧助困,主動承擔杜小龍小學至中專的全部費用,杜小龍中專技校畢業后何林岐將其安置在華強公司上班,成就了一個貧困學生的前程,挽救了一個家庭。2010年,西安戶縣靈山古祠遭受火災,診貴文物受損,修復資金短缺,祠院管理修復人員十分發愁,恰好何林歧出差路過,問明情況后主動承擔了短缺的4萬元,靈山古祠管理人員十分感激。

    何林岐長了一副英雄像卻有一顆菩薩心,和他父親一樣見窮人就心酸、見貧困就心軟,2011年中秋節,何林岐帶著慰問品去鳳翔縣看望教會孤兒院的孤兒,當看到孤兒們的被褥破爛無法御寒過冬時心中很酸痛,回家后就和母親、妻子一塊上市場買了上好的棉花,叫來了姐妹全家動手趕制了30套被褥,全家人一起將被褥送到孤兒院,接到他們全家這份溫情厚意時,教會及孤兒院人員潸然淚下握著何林岐以及家人的手說:“雪里送炭、雪里送炭啊!你們全家都是好人啊,我們為你們全家祈福,好人好報、好人好福。”何林岐不僅情牽貧困人群,心中還時刻牽掛岐山縣的文化事業建設,2011岐山周公廟水景工程建成他主動捐贈2萬條錦鯉觀賞魚,價值10萬余元,為周公廟景區錦上添花。

    何林岐和他父親一樣,做善事不圖名,幾十年來這對慈善父子就是這樣黙黙無言地做著扶危救困的善事,在公司、財務人員從登記中查得華強公司為公益慈善損贈93次金額將近200萬元,財務人員講:這個統計不全面,董事長和總經理自己捐贈的我們無法登記。但是黨和政府、慈善機構已把他們父子的功績銘刻史冊:2008年他們榮獲寶雞市人民政府、寶雞市慈善總會“慈善貢獻獎”;2010年岐山縣慈善協會授予何昌“慈善大使”榮譽稱號、授予華強公司“慈善企業”稱號;2011年岐山縣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慈善協會授予何林岐“慈善現進個人”稱號;2012年1月寶雞市中小企業協會授予何林歧“愛心模范”稱號;2012年4月岐山縣文明辦、慈善協會授予何昌、何林岐“父子慈善家”稱號,頒發了“德隆望尊”的牌匾。

    采訪結束時,何林岐告訴筆者,我們將一如既往地做好扶危濟困工作,向貧困者獻出我們父子的一份愛,我們全家的一份愛,我們集團公司的一份愛,讓貧困人群感受到愛的溫暖、社會主義大家庭的溫暖。何昌、何林岐父子幾十年來用似水的柔情、火熱的愛心踐行扶危救困、救人危難的美德,用善良的心、慈祥的愛譜寫人生最動聽、最美麗、最傳世的歌,譜寫他們美好亮麗的人生。

 

【作者:秦福長】  【發表時間:2014/8/24】  【打印本頁】  【關閉窗口
 
和諧陜西網 銅川慈善協會 渭南文物旅游網 環球網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 國際日報 中國檢察網 中國法院網
人民日報 新華網 央視網 中國公安 中國文物信息網 太華索道 陜西 西部法制報


網站備案:陜ICP備14008634號-1       投稿信箱:2569427969@qq.com 

地址:中國·咸陽        電話:131-5212-8066       傳真:029-33765110

您是第 位客人

版權聲明:本網站所刊內容未經本網站及作者本人許可,不得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等,違者本網站將追究其法律責任。本網站所用文字圖片均來自作者投稿和公共網站,凡圖文未署名者均為原始狀況,但作者發現后可告知認領,我們仍會及時署名或依照作者本人意愿處理,如未及時聯系本站,本網站不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