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山林:省慈善協會舉辦這次經驗交流會很有必要,及時交流經驗、互相啟發,互相借鑒,這不僅是慈善事業質量發展的要求,也是市縣基層慈善工作者的共同愿望。我們國家持續發展,社會不斷進步,公民文化文明素質不斷提高,這些為我們慈善工作創造了廣闊天地和極為有利的條件,我們慈善工作者如何跟上時代前進的步伐,及時了解和適應新的變化形勢,更好地為弱勢群體做更多的善事,更好的為廣大愛心人士交一份滿意的答卷,更需要我們不斷總結經驗、改進工作。
面對去年突然爆發的新冠疫情,省慈善協會做得不錯,大家都有感觸。
第一,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協會立即響應,馬上投入,亮出旗幟,毫不猶豫,緊急動員社會參與,很快募集了大量資金,這條經驗值得肯定。災難的到來,就是慈善的命令,這個不能有任何猶豫。
第二,募集的資金如何幫到點子上,幫到急處,幫到最有用的地方。協會采購了防護服等物資大量支援,不分晝夜工作,專門為女醫護人員購買了“安心褲”,這條經驗值得總結、加以肯定。
第三,這次戰疫情,慈善協會不是孤軍作戰,而是上下聯動、左右聯合。站位高,和民政、衛生、扶貧等部門聯合,積極向黨委、政府請求指導,得到了黨委、政府的支持,好多活動當地書記、市長親自參加,迅速擴大了慈善的影響力。
慈善事業如何高質量發展幾點意見:
一、要抓好項目,在工作中不斷總結實踐經驗。好多基層工作比較被動,等省上給項目才做,各級都要主動的、獨立自主的開展慈善項目,用項目動員社會來募集,來支援,獻愛心。項目是慈善協會最根本的工作,也是最基本的平臺。國際、國內和我省的慈善經驗都證明了這一點。美國的“微笑列車”、“光明項目--白內障復明”能搞幾十個國家,香港的殘障康復影響很大,一個“希望工程”募了不少錢,建了不少學校。我省的慈安橋項目也做得不錯。選項目的條件是:弱勢群體最需要的,受益面最廣、見效最快的,市縣可根據當地情況選擇適合的項目。
二、項目是不斷變化的。社會在進步,項目也不能一成不變。比如助學項目,開始時主要針對修校舍,那時有三句話,泥屋子、土臺子、泥孩子,實際上學生在露天上課,所以那個時候的錢主要用于幫助修學校。后來,國家把學校都修了,我們就轉向幫助貧困學生。有些學生考上大學沒有錢,我們幫助他,這個我們搞了很多年。現在貧困學生國家也管起來了,我們又轉向筑巢工程。大量的農民工進城把孩子帶走了,學生少了,學校合并,上學路途遙遠,需要住在學校,這時吃飯、住宿就成問題了,我們就做筑巢工程,購買被褥、床鋪,解決吃飯問題。縣級慈善協會的同志曾經對我說,有些一、二年級的學生要背上糧食,自己在學校做飯。我很有感觸,后來我們就搞筑巢工程。實際上社會在進步,時代在變化,慈善項目也要變化。大的方面來講,過去幾年我們主要是救貧、解困,現在慢慢改變成做幸福家園,搞老年大學,實際是改善群眾的生活質量,這是時代變化的反應。我們慈善工作要根據時代的變化,不斷在項目選擇上改變。
三,要做好慈善項目,首先要有錢。如何為項目募集資金,要好好總結一下。過去我們動員大老板來捐錢。后來不光是大老板,我們在普通老百姓中也搞募集,積少成多。不光從社會募錢,我們還自己辦慈善事業,來增加內生善款的積累,比如“愛為寶”。現在又有新的重大變化--網絡募集,去年募集資金2.8個億。情況在不停地變化,我們募集的方式和手段也要不斷變化。
四,慈善項目如何運作,如何實施,要有一套規范。拿修慈安橋來講,首先是選址,第二是設計,第三是施工,第四是監工,第五是驗收,最后是反饋社會和善主。我們慈善工作要不斷總結經驗,現在市縣慈善協會的領導同志,基本上都是黨政崗位退下來的,肯定有豐富的實踐經驗,要把在黨政工作的經驗用到慈善工作中來,善于總結,找出規律,提高工作質量,這樣慈善工作才會越做越好。
慈善工作是一個長期的事業,最發達的國家也有窮人,也會物資短缺,古今中外毫無例外。慈善工作前途遠大,事業崇高,我和大家一樣,為從事這個工作感到高興和自豪。希望大家繼續努力,總結經驗,不斷提高,為把陜西的慈善工作推上新臺階,走向新階段做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