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委十四屆二次全會提出,要打造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新高地,要做大、做強文化市場主體,大力發展新興文化業態,打造之江文化產業帶,加快橫店影視文化產業集聚區等重大平臺建設,建成全國文化內容生產先導區、文化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文化產業新興業態引領區。中國影都——橫店的影視文化產業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和新的發展階段。
產業資本大量進入
橫店影視文化產業的尋夢之旅經歷了三個時期:從1996年橫店興建《鴉片戰爭》拍攝基地——廣州街·香港街起步,進入影視基地建設期;2004年,國家廣電總局批準設立首個國家級影視產業實驗區——浙江橫店影視產業實驗區,邁入影視要素集聚期;2012年,浙江省委、省政府將橫店影視文化產業上升為省級戰略,批準設立浙江省橫店影視文化產業實驗區,開啟要素整合平臺構建期。20多年來,橫店影視文化產業充分發揮比較優勢,著力在全要素整合的專業化服務、全產業鏈發展的產業化集聚、全域化推進的社會化帶動,成為全球規模最為宏大、影視要素最為集聚、服務體系最為完備的影視文化產業實驗區。365平方公里的浙江省橫店影視文化產業實驗區,模式創新的服務平臺逐步凸顯,多元業態的創業平臺應運而生,引領產業的資本平臺順勢而至,影視主體要素的人才平臺異軍突起,影視元素深度植入的產業平臺齊頭并進。橫店影視文化產業的先發優勢嬗變為中國影視產業的領軍格局。
由于橫店的成功,各地對文化產業都傾于熱情,寄于期待,都把橫店當成標桿榜樣,把文化產業看成是新一輪經濟啟動和跨越式發展的動力引擎,列為重點產業發展方向,加上國家層面對文化產業的政策傾斜和被無限預期放大的市場需求,加劇了影視文化產業的市場競爭。橫店影視文化產業的挑戰也隨影而至:產業同質化競爭嚴重,產業扶持政策的吸引力開始下降,“政策紅利”已是“紅海之爭”;企業落戶不落地,高端要素集聚效應不強;影視文化人才隊伍結構不合理,引進和培養力度不足;影視產業交易融資服務平臺張力不足;產業科技融合創新和內生能力提升空間大,全產業鏈中的各環節發展匹配度不夠;影視元素的表現方式單一,“影視+旅游”的模式面臨挑戰;公共服務平臺需要轉型升級。
要構造影視發展全產業鏈
整合先行先發的優勢,樹立產業自信,再創全產業鏈的優勢,提升產業自信,優化影視市場要素的供給側結構,引領發展新趨勢,橫店影視文化產業在要素整合和平臺構建方面應有所作為,頂天立地地扛起中國影視文化產業發展大旗,成為真正的中國影視文化產業集聚區。
一、提升產業自信,積累先發優勢,統籌整合土地空間要素、服務資源要素、社會資本要素、基礎和環境要素等“四大要素”,夯實影視文化產業的“立地之本”。
首先是著眼于高端要素集聚,整合土地空間要素,讓規模影視企業落地。實驗區現已有900余家影視企業和500余家藝人工作室,國內影視企業500強基本上都入駐實驗區,多元化的產業主體和全產業鏈的影視要素集聚,優勢明顯。但實驗區內除橫店本地影視企業外,絕大多數規模影視企業還是“落戶不落地”,注冊地在橫店,公司高級管理人員和真正的業務開展都還在北京、上海等地,主要原因是橫店城市能級有限,對人才、技術、資金等高端要素的吸引能力有限,而且產業集聚的各項服務不夠完善,平臺建設特色相對而言不明顯,對企業的吸引力有限。影視企業不僅要落戶,更要落地,以此推動影視元素,特別是高端前沿的產業要素集聚和整合,使影視文化產業鏈更長、更強。現在的規模影視企業都有“落地橫店”的現實需求,有關部門應主動有為,著力要解決好頂層規劃、土地要素的瓶頸,加快推進影視產業園建設,以滿足影視企業建設高科技攝影棚和后期制作中心的需求,引進高水平的影視后期制作設備和后期制作研發團隊,吸引影視市場衍生產品的創意拓展團隊,推動高端前沿的影視技術團隊和規模影視企業的實質性落地。
其次是著眼于職能到位,整合服務資源要素,實現對影視企業的精準高效服務。因為橫店集團的產業戰略選擇,造就了橫店影視文化產業。橫店集團對影視企業的服務,是地方政府做好影視文化產業發展的優勢所在。地方政府要關注集團對影視文化產業的服務貢獻和由歷史沿革形成的企業利益,要重視產業發展和競爭所形成的新的服務需求,要適時應勢地梳理、調整和明確實驗區管委會的職能,要主動理順政府、集團和影視企業之間的關系,整合政府和橫店集團的服務資源和服務力量。這兩種服務資源的整合,可以采用政府為影視企業向社會購買財務代理、行政代理服務的方式予以解決。以“最多跑一次”的改革成果,提升對影視產業和影視企業的服務水準,讓政府成為產業服務的主導者。
再次是著眼于資本引領全要素流動,規范運作橫店影視版權交易中心,整合社會資本要素和市場競爭機制。目前,國內影視劇的銷售渠道仍然以推銷和直銷為主,影視劇交易存在違規和暗箱操作等違規現象,網絡產權交易缺乏規范監督機制。通過規范運作橫店影視版權交易中心,以線上資源來整合線下資源,搭建公共交易服務平臺,規范影視文化產業交易行為。以橫店影視版權交易中心為平臺,拓展影視文化產業的交易融資服務,將“影視+”的文章做得更加廣泛。在取得相關部門的信用背書后,可以將影視內容的版權交易買賣雙方的主體、評估中介等,以期貨、證券交易的模式進行線上交易,以公募基金、私募基金的方式集聚金融、證券、保險等,為影視產業發展的資本需求進行投融資和風險控制,降低影視企業的投融資成本和市場風險。在政府層面,可以運用橫店影視版權交易中心,設立以政府為主導的產業扶持基金,對接資本市場,完善影視企業的融資鼓勵機制,為聯合專業擔保機構設立影視企業擔保基金,建立和完善資產評估體系,鼓勵金融機構提供專業金融服務,開發影視特色金融產品,鼓勵發展影視文化產業眾籌融資平臺。
最后是著眼于產業的可持續,以產業的發展前瞻,整合基礎和環境要素,擴大影視特色小鎮的影視元素表現張力和溢出效應。以影視特色小鎮和國家小城鎮建設綜合試驗區建設為契機,加強城市規劃、城市管理與改造、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由目前的旅游專線的改造和提升逐步擴大到全鎮范圍,形成高品質的影視生態環境,提升吸引力。以可預期的立體交通態勢和橫店交通的區位優勢,擴大影視特色小鎮的影視元素表現張力,擴大橫店影視文化產業的溢出效應,使之更加有效地整合周邊影視外景資源,更加有效地深度促進影視旅游融合,促進“影視+”的業態拓展。橫店騰訊泛娛樂化眾創空間為主要代表的影視創新創業平臺,將現有的線上線下的所有影視產業鏈各個環節的資源進行整合和重組合作,以期多維度突破和催生更多更新的影視業態創新元素和創業模式。
二、提升產業自信,引領發展趨勢,前瞻性構建產業理論研究、產業人才培養、產業信息發布、產業方向引領等“四大平臺”,涵養影視文化產業的“頂天之氣”。
首先是創設中國(橫店)影視文化產業研究院,要做影視文化產業發展理念的先行者。讓高端的人來做高端的事,以高端的研究成果來影響高端的產業決策。瞄準高端化,開展影視產業理論研究,研發中國影視文化產業發展指數,搶占影視文化產業市場的理論研究高地、話語權、引導力,研究影視文化產業市場的需求,提供國家層面的影視產業發展的決策依據,增強橫店影視文化產業的理論自信,引導產業和企業可持續發展。
其次是加快創建橫店電影學院,要做影視文化產業人才培養的引導者。人才是核心競爭力。建立自己的人才培養體系,對橫店影視文化產業來說,已是困擾多年的難題。政府要出臺相應的政策,鼓勵社會和企業自主采取同國內外知名電影學院合作辦學的模式,或參照PPP模式,讓各種非公共部門所掌握的資源與政府合作,參與橫店電影學院的創建和管理,提供影視文化人才的公共產品和服務,引進和培育同步或交錯推進,讓高層次、高素質的創意策劃人才、后期制作人才、影視市場運作經營人才集聚橫店,破解橫店優秀創意策劃、后期制作人才、影視市場運作經營人才稀缺的產業發展瓶頸,延伸產業鏈,提高實驗區的核心競爭力。
再次是加快創辦《橫店影視周報》,要做影視文化產業市場導向的引路者。打造權威專業的中國影視傳播媒體,以此整合和權威發布橫店影視產業發展中的信息,講好橫店影視產業故事,宣傳橫店影視產業態勢,進行影視文化產業的深層次互動,引領影視產業發展趨勢。
最后是力爭承辦或讓“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中國電視劇飛天獎”這樣的國字頭品牌落地橫店,要做影視文化產業發展方向的引領者。在全國影視文化產業中,橫店的品牌和地位毋庸置疑,橫店具備的優勢也是其他地方無法比擬的。但橫店的影視節會和展會的影響力還不足以在業內取得廣泛的認同。地方政府和橫店集團要有國際眼光、高點定位,利用橫店影視特色小鎮的優勢,盡快規劃建設有橫店特色的“星光劇院”,實現橫店影視品牌和中國電影電視頂尖節會品牌的強強整合,承辦“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中國電視劇飛天獎”,或讓這樣國字頭的影視品牌落地橫店。
影視文化產業給了東陽、給了橫店不可多得的發展動力和產業結構合理調整的發展機遇,敢為人先的橫店影視文化產業理應有信心義無反顧地扛起中國影視文化產業發展的大旗,讓橫店影視文化產業在全國的“龍頭地位”更上一層樓,成為真正的中國影視文化產業集聚區,成為全球最強的影視產業發展新高地.
攝影:秦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