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操视频在线/国偷自产AV一区二区三区/欧洲黄网站/国产无套粉嫩白浆免费观看

  您好,歡迎光臨《絲路情韻》網, 網址:www.siluqingyun.com; www.tj-hsx.com  投稿信箱:2569427969@qq.com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網站首頁    絲路要聞    魅力西部    國外風情    絲路在線    絲路頭條   多彩渭南    法制之窗    反腐打黑    絲路論壇    軍事瞭望    公益慈善    秦聲秦韻    東盟在線
光影華山    今日華山    人文華山    山水華陰     驢友在線    文化在線    紅樹林影視   財富人生    企業家風彩    景點推介    旅游世界    軍旅在線    杏林風景    農業科技
西部公安    西部檢察    西部法院    資源與環保   歷史名勝    歷史典故    傳奇故事    歷史名人    藝術精品    社會萬象    旅游文化    傳統工藝    奇石根雕   民間藝術
華陰政法      攝影家      風光攝影      人物攝影     書畫長廊    名人書畫      綜藝在線      小說       散文       詩歌       劇本      雜文隨筆      紀實文學    生活百科
 
   □ 絲路在線
· 全球瞭望丨阿曼媒體:美軍 ..
· 人民觀察 | 三個關鍵詞 ..
· 金秋時節處處好“豐”景 ..
· 陜西渭南一公交女司機暴雨 ..
· 網信部門公開曝光第四批涉 ..
· 第四屆消博會丨創新消費融 ..
· 青瓦土墻 溪水潺潺(走 ..
· 新年好消息!房貸利率又降 ..
· 中央軍委舉行晉升上將軍銜 ..
· 油價6連降 ..
財富人生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財富人生
彬州好人 楊文榮

                                              彬州好人 楊文榮

(本網訊 記者秦福長)

彬縣,古稱豳州——一個古老而又美麗的縣,位于陜西省咸陽市西北部 120公里;該縣東連旬邑、淳化,南依永壽、麟游,西鄰長武、靈臺,北接甘肅正寧,為連接秦隴的咽喉要道,地理位置優越,區位優勢明顯。夏末商初,周祖公劉避桀居豳,定居農耕,相繼為侯國、公國。秦置漆縣,漢設新平郡,西魏置豳州,唐改1964年改為彬縣。縣域版圖形似一個正寫的字,涇河自西向東將全縣分為南北兩塬一道川,全縣總面積1185平方公里。彬縣歷史悠久,文化淵源深厚,人杰地靈,歷史名人層出不窮,千古仁人周太王、崇文興學范仲淹、剛正不阿王吉相等都曾在此譜寫了輝煌,千古傳頌。如今全縣有人文景點25處,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彬縣大佛寺石窟是絲綢之路上一顆璀璨的明珠。境內有陜西省最大的高原淡水湖——侍郎湖,及水簾洞、花果山、石龍窩等多處自然景觀。踏上彬縣這塊沃土美不勝收的自然景觀、人文風景、時代風貌會使你陶醉;純樸的民風、勤勞善良熱情好客的彬縣人民、鄉土味十足的民俗文化會使你留連忘返。然而在我腦海里留下深深記憶的還是彬州好人楊文榮。

第一次聽到楊文榮名字是在彬縣慈善協會,副會長胡尊禮與我初識時就講了楊文榮一些具有傳奇色彩的動人故事;在大街上、鄉村中我采訪了一些群眾,他們一提起楊文榮都說:“好人哦,這是個好人!”隨口便能講一段楊文榮的好人故事。通過初步采訪了解得知:楊文榮、男、中共黨員、生于19524月,彬縣新堡子鄉姚聯村人,當過兵、打過鐵、編過蓆、拉過大鋸、干過瓦工、賣過苦力、吃過大苦、是位品嘗過人間無盡辛酸卻從不向命運屈服的漢子。現任陜西鑫德房地產開發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咸陽市第五、六屆政協委員、彬縣第十、十一屆政協常委。咸陽民營企業家協會常務理事,2011年當選為咸陽市民營,企業協會常務副會長。2005年被咸市政協評為履行委員職責先進個人、先進市政協委員。2007年度被咸陽市統戰部等部門評為“長存杯”關愛員工優秀民營企業家,2008年被咸陽市委、市政府評為優秀民營企業家,2007年度企業被陜西省鄉鎮企業局命名為“先進企業”,2008年被中國產品質量監督協會授予“重質量守信用單位”,2009年度被中國質量信譽協會授予“誠實經營企業”,2012年又被文明辦推選為中央文明網中國好人候選人。先后被中央電視臺十二頻道“道德與觀察”欄目、《當代陜西》雜志、《各界導報》、《咸陽日報》、彬縣電視臺等多家媒體報道。

初見楊文榮是在他的辦公室,辦公室很簡陋,人很樸素、樸實、實在,給我第一印象是低調、求實、不張揚。從他的穿著和辦公室的陳設上無論怎樣也聯系不到他已是一個資產上億的房地產老板,他身上保持著普通農民的氣質,骨子里透射著普通農民那種實在和淳厚。他的臉上布滿歲月蒼桑的痕跡,他不健談更不善于談說自己的輝煌,我想聽他的輝煌創業史,他卻向我講述了自己過去那些不堪回首的艱難歷程,他懷著沉重心情回顧了幾十年艱苦創業的舊事,講者如訴如泣,聽者潸然淚下。

一、貧苦家庭 走岀堅強好小伙

19524月楊文榮出生在彬縣新堡子鄉姚聯村一孔土窯洞里,他一出生就泡進貧困和饑餓的苦水中,五十年代彬縣還處在一窮二白的年代,距縣城十幾公里的姚聯村更是封閉落后,人們早出晚歸拼命勞作卻難飽腹。打從記事起楊文榮沒吃過飽飯,多病的父親無力讓全家吃飽,勤勞賢慧的母親無論怎樣苦苦勞作也無法改變貧困現狀,貧苦生活在楊文榮幼小心靈里打上了深深的烙印,貧困就像一塊磨刀石悄悄地磨礪著楊文榮的心志。楊文榮的家在東南塬上,借坡挖就的兩孔土窯洞伴隨他度過童年、少年、青年時代。這是一個貧瘠的黃土山梁,靠天吃飯,祖祖輩輩為吃糧犯愁,吃水要到幾里外山下涇河邊挑,十幾歲時瘦小的楊文榮為了減輕父母的負擔挽短了擔鉤去溝底河邊挑水,因個子小中途經常會絆倒,楊文榮從不叫苦流淚,摔倒了拾起水桶再下到河邊重挑。十二、三歲時他學會了編蘆蓆,步行幾十里去買蘆葦,每當母親看到瘦小的兒子扛著比自己體重重幾倍的蘆葦走回家時就會偷偷抹淚。破開的蘆葦要用碌碡碾平后才能用,瘦小的楊文榮一人根本推不動碌碡,硬是和母親一塊拼盡全力推動碌碡才壓碾完成,蘆蓆偏織好后楊文榮又扛著走幾十里去縣城或集市上賣,在那個勒緊褲帶高喊口號的年月里賣蓆也非易事,運氣不好便會被當作“資本主義尾巴”割掉,好在吉人天相,每逢危難他總會遇見好心人對他網開一面。至今楊文榮仍請晰地記得有次在市場賣蓆遇到檢查,集市上賣東西的人聞風躲逃,一位好心的市管叔叔看到瘦小的楊文榮扛著大捆蘆蓆跟著人群跑,心中十分酸痛說:“娃呀,你別跑,把蓆賣了早點回家。”這位好心市管叔叔了解了楊文榮的家境后,對這位要強的娃頓生同情、欽佩之心,為楊文榮賣蓆開了特別的綠燈;這件事終生印在楊文榮的心靈深處,他終生感激這位好心的市管叔叔。

由于生活困苦,少年時的楊文榮很瘦小,但他有顆堅強的心志,有敢向困難和命運挑戰的精神,只要能為家庭減輕負擔,無論多大的苦他都能吃,一個瘦小的少年為了吃口半飽的飯、掙幾毛錢去學打鐵,終日在爐火旁掄大錘。他還學過拉大鋸,用瘦小的胳膊拉動那寬長的大鋸,那可是成人才能承受的力氣活啊。筆者為此動情,可楊文榮卻說那時倒不覺苦,當拿到幾塊錢的工錢時心里很樂。其實最繁重、最危險的是跟大人伐樹,瘦小的肩膀扛抬粗重的樹干,大人們常為他捏著一把汗,但是為了吃飯,為了掙幾毛錢楊文榮硬是挺了過來。本是花樣的少年時代,應是充滿幻想憧憬,天真好玩的歲月,可楊文榮因貧困而過早地成熟,過早地嘗盡生活的辛酸和艱辛,同時也磨練、造就了他勇于吃苦不向困難低頭,敢與命運抗爭的性格。幼年的艱苦經歷造就了一個能打硬仗,敢向艱難困苦沖鋒的楊文榮;造就了一個不忘過去苦,懂得報恩的楊文榮;造就了一個有理想、敢向財富沖刺的楊文榮;造就了一個有善心、有孝心、有愛心、有奉獻心的楊文榮。197012月,從貧困家庭走出來的楊文榮剛滿18歲,他走出山梁、走出古彬州、走到祖國大西北,走進人民解放軍這所大學校,踏上軍旅之路。

二、辛酸人生 練就剛強鐵性格

是金子在任何地方、任何時候都會閃光,楊文榮在家是好兒子在村中是好青年,在部隊依然是位好戰士。在軍營的三年中他年年受表揚、受嘉獎,成為光榮的共產黨員連隊團支部書記,深得連隊首長的賞識。然而家中的貧困一直牽著楊文榮的心,每當夜深人靜時他都會牽念家鄉,擔心父親病弱的身體,擔心家中是否又斷了糧,擔心家中油鹽沒著落。在他當兵的第一年父親病逝,母親為了使楊文榮安心工作沒有告訴他,這也成為楊文榮的終生遺憾。楊文榮的家鄉太貧窮了,他的家中太貧困了,這一嚴酷現實成為他軍旅夢想的障礙,父親病逝后家中沒了頂梁柱,弟弟年幼多病,家中太需要他撐挑大梁,太需要他來遮擋風雨。1973年底楊文榮滿懷對家鄉貧困現狀的牽掛,離開軍營回到自己的窮窩——姚聯村,從此,他立志改變家庭的貧困和家鄉的落后面貌。

自古英杰多磨難,回到故鄉,擺在楊文榮面前的是荊棘和坎坷,比他想象的還要難,家鄉的貧困、家庭的困苦讓他感到孤獨、無耐和失落,面對貧窮和落后他感到勢單力薄,感到壓抑。然而貧困中摔打出的楊文榮又經過三年軍旅生活,意志更堅強,對生活的適應能力更成熟,腳踏實地,默黙地在故鄉做那尋常人所做的事。他以積極分子的身份到公社當一名臨干,每月28元錢,若單身一人28元錢還可以,可一家數口僅憑這28元錢的確是杯水車薪,生活的重擔壓得楊文榮快要喘不過氣了。

1976年楊文榮被招入彬縣建筑公司,成為一名建筑工人每月工資33元錢,每月30斤糧,當時讓楊文榮興奮了好長時間,多了5元錢就夠全家一月的油鹽花用。所以他很珍惜這份工作,一直干了八年,這八年是楊文榮感慨最多的八年、吃苦最多的八年、精神上收益最多的八年,也是改變他人生命運的八年。

在建筑公司八年里,楊文榮與眾不同,他干活很賣力人所共知,可身材魁梧的他每天一斤糧只是個半飽,冬天光身子穿件軍棉襖,夏天干脆光膀子,別人穿背心、套襯衣,可他得省下錢作家用。搬磚是重活累活,一雙手套兩天就磨爛了,楊文榮的雙手磨得見紅肉,鉆心的痛,可就是沒錢買手套,雖說一雙手套僅僅幾毛錢,可楊文榮家中需要花錢的急事緊事太多了,母親常年體弱多病,一個患小兒麻痹癥的兒子看病吃藥牽著全家人的心,弟弟雖然在煤礦上班,但也是常年被病痛折磨,生活仍需楊文榮貼補……楊文榮不得不隔三差五徒步160多里路去外縣買黑市糧,33元的工資實在是捉襟見肘。

那個年代建筑公司的生活條件很苦,晚上兩三個人擠一張單人床,至今每談及這段生活楊文榮眼眶就濕潤。對楊文榮來說吃苦受累早已習以為常,但他有一顆不甘永居人下,敢與命運抗爭的心,在做普工的同時一有機會就老師傅請教學習瓦工技術,正班時都是老師傅操作,中午別人休息他不歇練砌磚,下午下班后他還要再練一會,他的堅韌勁贏得老師傅的贊賞,一位技術好的師傅收他為徒,經過三年的艱苦磨練楊文榮成為一個出色的瓦工。

成為瓦工技師后楊文榮學習鉆研建筑知識的勁頭更大,建筑工人干的都是體力活,白天累了一天晚上疲憊的工友們早早就進入夢鄉,可楊文榮卻悄悄躲在宿舍一角學習,遇到看不懂的圖紙或不明白的問題第二天問老師傅、技術員,看到他這種孜孜不倦的學習精神一位老師傅感慨地說:“這小伙日后能成大事……”。這種勤學習慣楊文榮持續多年,最終自學獲得建筑工程師職稱,為他后來自主創業打下堅實基礎。

三、絕處求生 一把瓦刀闖天下

中國有句俗話:“戲到好處完,繩到細處斷,”1983年臘月正當楊文榮在縣建筑公司干的很不錯時,命運又和他開了一個玩笑,因故離開了建筑公司。回家時他只帶著當月工資30元錢,也是他家全部財富,再二十多天就要過春節了,全家五、六口人這30元錢咋過年哪,妻子愁得落了淚,楊文榮情緒低沉,陷入了迷茫,然而歷經坎坷的他豈能向命運低頭,三天后他提著工具包,穿著多年來一直不離身的軍棉襖,帶了十幾個玉米面饃悄悄離開了家。

楊文榮邁著沉重的步子走下山梁、走進彬縣縣城、走進他的師傅家。他的師傅當初看好楊文榮的為人德品才收了這個徒弟,他相信自己的眼光很準,這個徒弟不會久居人下,是個干大事業的人。當看到自己的徒弟情緒低沉走進家門時,心中也很酸痛,遞過一杯熱茶后說:“小楊啊,天無絕人之路,憑你這身手藝和人品不愁沒飯吃”。在師家聊了一會師傅說:“走,和我去郵電局。”郵電局修300花墻正要找工匠,楊文榮和師傅見了郵電局領導,以每米2元錢(標準價是每米5元)工費談好了修花墻的小工程。第二天一早楊文榮就開始了離開建筑公司后第一項工作,按常規一個技工兩個幫工,楊文榮心中只想早點干完活掙點錢過年,他一人干三人的活,累呀苦呀早已習慣。他離家時是悄然離去,三天后妻子還不見他回家著了慌,漫無目的的在縣城四處尋覓,當尋到郵電局時遠遠就從軍棉襖認出丈夫,當時楊文榮光身穿棉襖正在寒風中干活,汗水濕透棉襖直冒熱氣,妻子看到丈夫不要命的干活心中酸痛泣不成聲,郵電局一位職工路過看到后覺得奇異,走過楊文榮身邊時說:“那個女人哭的那么傷心,不知遇了啥事?”楊文榮回頭一眼認出是自己的妻子,走上前二人相對都成了淚人。原本三人半月的工程楊文榮一人一周就完工了,工程質量完全合格郵局領導非常滿意,當領到600元工錢時忠厚的楊文榮首先想到的是師傅,是師傅為自己找的掙錢活,吃水不忘挖井人,他走進師傅家向師傅奉上300元自己留了300元回家過年,這個年是他們家過的最溫馨、最歡快的一個年,也是楊文榮有生以來過的最好、最舒心的一個年。

在這個溫馨歡快的春節里,楊文榮想了很多,從這600元的小工程中他發現了商機,他第一次驚喜,第一次感受到勤勞和智慧帶給自己的快樂,他堅定了信念,他要沿著這條路一直走下去,走出陽光大道。春節剛過楊文榮就提著工具包走進縣城,開始踏上一把瓦刀闖天下的創業之路。在縣城他四處打聽找活,不論修修補補,不論臟累只要掙錢他都干,楊文榮為人厚道干活實誠工費公道,每干完一件活主人都很滿意,慢慢地他在縣城有了名氣,單位、個人有啥活都愿找他干,他從小修補干到大修補,小工程干到大工程,由一人一把瓦刀發展到幾十人的小工隊。1984年楊文榮創建了新堡子鄉建筑隊,承包了縣政府招待所的維修工程;縣水廠改水工程;水廠水塔工程;接著又承包了炭店鄉教學樓、龍高鄉信用社營業所、龍高鄉教學樓等幾十項中大型建筑工程,不但自己走出了貧困還帶動了鄉鎮經濟,使一批人脫貧解決了溫飽,走上了致富之路。

楊文榮是干大事業的人,有干大事業的胸懷和氣質,憑誠信在彬縣創出自己的品牌,憑自己的為人和德品在彬縣打出了一片天地,他是永不自滿的人,不因一時的成功而滿足,也不因小富而裹足不前,隨著事業的發展他的眼界更寬闊、思路更超前、自我要求更高超;1986年楊文榮成立了博達建筑安裝工程有限責任公司,自任總經理,開始了新的創業之路。

四、誠信為本 好人事業好前程

楊文榮愛學習肯鉆研,觀念新、意識超前。公司成立后科學管理,任人為賢,面向全社會招納賢能之士,組建了一個有知識、有理想、技術全面、團結向上的領導班子,從而使“博達公司”成為彬縣第一個規范化、能人多、有實力的民營公司,成為彬縣城建和經濟發展的一支生力軍。 “誠信第一效益第二,寧讓天下人負我、我不負天下人”是楊文榮常講的話。他堅持誠實做人,用誠信開道,憑著建合格工程、精品項目在彬縣創出了名氣。“博達公司”的足跡遍及彬縣各個角落,建成了一系列優秀工程,為縣域經濟及城市建設做出貢獻。

楊文榮講:“事業成功必須得天時、地利、人和;改革開放后黨和國家給了好政策,這就得了天時;地方政府、各級領導、人民群眾信任我這就是地利;我以誠待人,誠信做事,有一個愛崗敬業的好班子,有一批誠實、肯吃苦的工人,這就是我的人和。天時、地利、人和三者我全有何愁事業不成,何愁征途艱險,何愁鮮花不為我鋪滿大道。”

勇者無畏、仁者無懼、善者無邪。1994年彬縣東大街隘巷村轉角樓待開發,這是一座6000多平米的樓,也是改革開放后彬縣第一個商住開發樓,既要有建筑實力還須有資金,在當時可是非同尋常的大事,同行們猶豫、觀望。楊文榮毅然決然地簽了這個單,成為彬縣第一個搞房產開發、吃螃蟹的人。然而簽約后楊文榮真的犯了難,這些年雖然風風火火地承包了不少工程,可欠款太多,收回的錢扣除了人員工資、成本后其實公司沒有多少剩余資金,前期工作結束后公司的資金就用盡了。楊文榮陷入空前的絕境,來自社會上的嘲笑、諷刺、挖苦、壓擠接踵而至,他整夜輾轉難眠,曾多次半夜起來站在工地發呆、流淚。最終他還是挺了過來,憑借他的德品為人化解了資金困難,按期完工建成彬縣第一座民營公司開發的商品樓,住戶如期入住。“博達公司”渡過了難關,楊文榮也從房地產開發中賺得第一桶金,從此名聲大振,創業路越走越寬廣。

隘巷這一商品樓開發項目的成功為楊文榮房地產開發積累了經驗,打下了良好基礎,也堅定了他從事房地產開發事業的信心。隨后又開發了天源小區、百姓家居、天源翠庭花園商住樓,由于他們的樓房的外型設計美觀、居室布局科學合理、建筑質量優良而深受客戶喜愛,獲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2008年楊文榮又創建了陜西鑫德房地產開發有限責任公司、任董事長,開創更新、更大、更美的房地產事業。2008年楊文榮的鑫德房地產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又開發了天源小區3號樓,同年又在縣委縣政府支持下開發了集商貿住宅一體的16層鴻運大廈,建成彬縣第一座高層,為彬縣城建由低層向高層發展帶了個好頭。2012年里正在施工建設,占地16畝,總投資6500萬元的天源翠庭花園商住小區年底前可全部交付使用。正在著手辦理,占地21畝,投資1億元的天源翠湖商住小區年內既可動工。2006年以來楊文榮和他的公司共開發建成商住樓30多萬平米,為彬縣城市建設和經濟發展做出卓越貢獻。

楊文榮從部隊復員回家至今將近40年,這些年中楊文榮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他幾易其職,變換了無數次工作、工種,始終不變的是他的為人、他的德品、他的誠信。從公社臨干到建筑公司瓦工,從一把瓦刀闖天下到房地產公司董事長,楊文榮始終不忘自己是一個普通農民,始終保持著農民情結,每遇鄉親有事登門他都熱情接待,永遠忠厚待人處事。無論是搞建筑還是從事房地產開發,他始終用良心做事,憑良心施工,用誠信獲取信譽,贏得人們的信任。他開發的項目件件合格,他開發的商住樓在彬縣賣的最好,他對業主的承諾件件都能兌現,群眾評價:“買楊文榮的房放心。”天道公平,好人好報,好人楊文榮富了、成功了。

五、富而有仁 心系公益獻愛心

彬州好人楊文榮成功了、富了、榮耀了,成為彬縣的新聞人物,他的事跡省、市、縣新聞媒體進行過報道,中央電視臺做過專題;他的創業經歷,他的傳奇故事,感動過許多人,激勵過許多人。由一把瓦刀創天下到如今擁有數千萬、近億資產的民營公司董事長的楊文榮,應該是功成名就心滿意足,應該自豪一下了,然而每當夜深人靜一人獨處時楊文榮就會想起過去那貧苦歲月,那艱難的歲月如同映電影一般在他腦海中展現,每當此刻他都暗自神傷。往事不堪回首,但這些往事在他腦海里的烙印的確太深太重了,他永遠忘不了,回憶往事已成為一種習慣,他認為飽時不能忘饑時的難,富時不能忘貧時的苦,回憶過去能激勵自己的創業意志,回憶貧困能提醒自己莫忘世上還有許多貧困家庭、貧窮人。楊文榮如今全家都住進縣城寬厰的房子里,但每隔一段時間他都會悄悄地回到故鄉,蹬上山梁看一看讓他辛酸的窯洞,看一看養育他的這塊沃土。每當他站在窯洞前遠望靜靜流淌的涇河時,心情就變的復雜:有酸、有辣、有苦、有甜,有痛苦的回憶,也有美好的向往。正因他這種不忘過去苦的情操和美德,激勵了他的創業心,喚起了他的報恩心,喚起了他回報社會、救助貧困的慈善心。

楊文榮說:“我一個黃土梁破窯洞里走出的窮娃娃,憑著一把瓦刀兩只手創天下,用汗水和忠厚換來財富,如今事業有成全靠黨的好政策,全靠社會好環境,全靠那些窮弟兄的幫襯;飲水思源、我得回報社會,回報家鄉。”家鄉姚聯村新農村建設修水泥路他積極捐款;城關鎮西大街、西溝村、劉家灣村修路他積極捐款;2008年他為慈善基金捐款1萬元;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2009年青海玉樹地震他都積極主動捐款;2011年他在彬縣非公系統“愛心托起夢想”救助貧困大學生活動中捐款10萬元;累計捐款50多萬元。

楊文榮意志堅強,從不向困難低頭,他為人厚道不怕吃虧,他常說:“虧吃不窮,便宜占不富,獨享富不幸福,幫貧助困其樂無窮,幸福無限。”他心地慈善見了可憐人就心軟,見人貧困就生同情,遇人有難就見義勇為。彬縣城關鎮虎神溝村22歲的青年李寶亮自幼身患小兒麻痹癥,從小雙腿不能直立行走,由于家貧買不起輪椅只好坐在自制的地轱轆上靠雙手推地在巷道里轉,楊文榮看到后很心酸,親自去西安買了一輛最好的輪椅,同時買了一臺電腦送到李寶亮家,對李寶亮說:“孩子、你還年輕,坐上輪椅多轉轉,看看外面的世界,學會電腦網上世界更廣闊,身殘志莫殘……”鼓勵李寶亮和命運抗爭,樹立生活信心。2007年彬縣龍高鎮正上大學的女孩孫美美患上了白血病,手術費需30多萬元,因家中貧困無錢醫治,得知此事后楊文榮親自登門捐贈14000元,并四處奔走通過報紙、電視為孫美美籌款,最終籌夠了醫療費,使孫美美花樣的年華得到重生。本縣女學生王亞靜是位品學兼優的好學生,剛考上大學父母雙雙就死于車禍,王亞靜家本來就不富裕,父母雙亡后他成了孤女,只得放棄上學。楊文榮得知這一情況后伸出慈善之手,承擔了王亞靜大學四年的全部學費和生活費,一次性捐贈57000元,幫助這位孤女圓了大學夢,成就了她的一生。這件事在彬縣傳為佳話,受到社會各界一致好評。

20125月,楊文榮去縣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當看到老人的被褥陳舊后他便為敬老院捐贈價值3萬元的被褥和衣物,讓孤寡老人穿上了新衣,用上了新被褥。楊文榮成功后的許多善舉都是自覺、主動的行動,是他慈愛善良之心的表露;是他為富為仁、回報社會的集中表現;是他飽思饑者、暖思寒者高尚品德的展現;是他己富不忘他人窮美德的自然表達。楊文榮正像他自己常講的那樣,是一個平凡的人、普通的人,然而他創造的業績是輝煌的,他的品德是高尚的,他心系貧困人群的善心義舉是偉大的。

春花秋月周而復始,寒來暑往天地悠悠,四十余年彈指一揮間。屈指計時,楊文榮從軍至今已過去了四十二年,昔日血氣方剛的青年已步入花甲之年;過去一貧如洗 、整日為生活苦苦奔忙的小伙,現已是腰纏萬貫的房地產老板。生活是嚴酷的、又是公平的,生活從不偏愛任何人但也不虧欠任何人,只要你付出就會有收獲、就會有豐碩成果。四十多個春秋里,楊文榮用心血和汗水創造出驚人的財富,為彬縣的經濟發展做出了貢獻。黨和政府在政治上也給了他崇高的信任和榮譽。楊文榮當選為咸陽市第五、六屆政協委員、彬縣第十、十一屆政協常委。國家、省、市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授予他各種獎勵、名譽、稱號96項次。201010月,楊文榮榮耀地走進人民大會堂,應邀參加了中國民營企業發展高層論壇會議,榮獲“中國民營經濟領袖人物”獎杯和証書。受到國家領導人顧秀蓮、郝建秀同志的接見。楊文榮歷經無數風雨迎來美麗的彩虹,走過坎坷、踏平荊棘最終邁上鋪滿鮮花的金光大道。

【作者: 】  【發表時間:2014/9/19】  【打印本頁】  【關閉窗口
 
和諧陜西網 銅川慈善協會 渭南文物旅游網 環球網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 國際日報 中國檢察網 中國法院網
人民日報 新華網 央視網 中國公安 中國文物信息網 太華索道 陜西 西部法制報


網站備案:陜ICP備14008634號-1       投稿信箱:2569427969@qq.com 

地址:中國·咸陽        電話:131-5212-8066       傳真:029-33765110

您是第 位客人

版權聲明:本網站所刊內容未經本網站及作者本人許可,不得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等,違者本網站將追究其法律責任。本網站所用文字圖片均來自作者投稿和公共網站,凡圖文未署名者均為原始狀況,但作者發現后可告知認領,我們仍會及時署名或依照作者本人意愿處理,如未及時聯系本站,本網站不承擔任何責任。